新闻中心
“同济大学和我校双方学生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超乎我的预料,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自从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蒙巴萨老城编制保护规划之后,就再也没有对老城的深度研究,老城的保护与更新这一重要议题仿佛在国际社会的视野中消失了。直到今天,老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才再一次通过本次联合设计重新获得应有的肯定与关注,我要向一力促成这次国际合作的同济大学团队表示由衷感谢!”这是肯尼亚蒙巴萨技术大学的Kalandar S. Kamalkhan副教授在5月19日举行的同济大学-蒙巴萨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ombasa,简称TUM)中非联合设计中期评审会上进行总结陈词时发出的感慨。
此次联合设计课程意义非凡,是中国与肯尼亚两国高校在城市和建筑相关教学领域的首次合作,在中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外,由于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两校专家组成的联合教学团队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也做了大量的创新,克服重重困难,试图探索一种疫情背景下的国际联合设计教学新模式。我校建筑城规学院伍江教授担任联合团队的首席专家,牵头组织并进行课程总架构设计,我校建筑城规学院周鸣浩副教授和蒙巴萨技术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Kamalkhan副教授分别负责同济和蒙巴萨两边的教学工作。我校建筑城规学院黄正骊博士后常驻肯尼亚内罗毕,承担了双方的沟通与对接工作。
2022年5月19日同济大学-蒙巴萨技术大学
中非国际联合设计线上中期评图现场
蒙巴萨位于非洲东部海岸,是肯尼亚第二大城市,其“老城区”(Mombasa Old Town)具有典型的“斯瓦西里”(Swahili)特征。斯瓦西里城市大部分建于中世纪,从大航海时代开始经历了印度、葡萄牙、阿曼和英国不同征服者的殖民和影响,非洲本土文化、伊斯兰文化、西方近现代文化在此汇聚、碰撞和融合,产生了多元混合的城市空间和建筑传统,至今仍保有极强的地域特色。与此同时,“老城”的保护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如何在全球化的发展中传承蒙巴萨的历史文化特点,如何解决高密度传统城市中基础设施的缺失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此外,虽然肯尼亚对“老城”建筑遗产的调研有一定的积累,但这些资料老旧,尚未电子化,无法实现灵活的共享和分析,也难以挖掘出老城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潜力。正如Kamalkhan教授所说的那样,随着研究的停滞以及国内外关注度的下降,老城的保护和发展陷入困境。
早在2017年,赴肯尼亚参加联合国环境大会的伍江教授就曾应蒙巴萨技术大学的之邀,为该校师生做城市遗产和历史建筑保护的专题讲座。讲座受到热烈欢迎,其中所展示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案例受到与会肯尼亚专家的高度重视。蒙巴萨技术大学前身为蒙巴萨穆斯林教育研究所(MIOME),该校的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是肯尼亚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建筑院校之一,正在迫切寻求更为广泛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途径。曾就职于肯尼亚博物馆局的Kamalkhan教授是肯尼亚最重要的城市和建筑历史保护领域专家,长期聚焦蒙巴萨老城的保护问题,他开设的“老城”遗产保护与更新设计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在此背景下,受到伍江教授讲座的启发,蒙巴萨技术大学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局共同提出由伍江教授牵头组建同济团队与蒙巴萨团队联合开展蒙巴萨老城保护与更新研究和相关教学工作的想法。于是,在双方不懈的努力下,同济大学与蒙巴萨技术大学于2019年签订了校际合作备忘录;同年,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立科研专项为两校合作保驾护航,也为未来产学研协同提供重要支持。但此后受到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影响,原定计划无法实施,只能暂时搁置。尽管如此,双方合作的热情并未消退,甚至随着双方专家的深入交流,尽快推进合作研究的意愿变得越来越强烈。终于,经过长期酝酿和充分准备,两校在2022年春季学期启动了以“蒙巴萨老城保护更新及文化中心设计”为主题的联合设计课程。目前,课程过半,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对蒙巴萨老城的文脉研究和空间解析方面,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受到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和肆虐的影响,以及中非双方在文化传统和教学体系上的差异,本次联合设计课程在教学组织上聚焦于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解决教学和调研“不在场”的难题;二是如何实现同济-蒙巴萨两种教学模式互动协同的问题;三是如何进一步提升蒙巴萨老城研究国际影响力的问题。
首先,针对疫情导致的现场调研缺失问题,教学团队“因地制宜”,组织别开生面的“云旅游”和“云调研”。师生们在Kamalkhan教授和黄正骊博士的带领下,通过Zoom会议镜头,在蒙巴萨“老城”密集的街道中穿梭,Kamalkhan教授对“老城”中的每个角落如数家珍,细致展示和解说老城的建筑历史、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大家通过镜头观赏着蒙巴萨“老城”的热闹街景,不时地向Kamalkhan教授提问。在小组平时的工作中,两校学生也充分运用各种线上工具开展基地“云调研”,并总结了若干成功云上工作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教学团队进一步细化了计划安排和合作分工,将教学计划分为文脉研究(context study)、空间研究(space study)和建筑设计(architecture design)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从大尺度到小尺度,从总体到局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推动学生对蒙巴萨老城的立体认知,让中非学生的合作目标明确、对象清晰,并且逐步磨合和适应对方的工作方式,在最大程度上弱化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蒙巴萨技术大学Kamalkhan教授
通过“云旅游”向同济师生介绍解说老城
其次,由于同济大学与蒙巴萨技术大学由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蒙巴萨技术大学更强调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比较关注物质空间和具体的保护技术,以及构件、材料和装饰等问题,而同济的教学则更关注综合性的空间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用多层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团队针对两校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互补性的教学设计,如同一小组中的同济学生更多负责提供城市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并承担综合性的城市空间分析工作;蒙巴萨学生则更侧重现场的记录、调研和访谈,根据小组商定的技术路径,提供基础数据和图纸,并更关注建筑层面的研究。此外,蒙巴萨技术大学为了配合同济的课程设置,将原定9月的课程与4月调换,使得两校得以在同一时段开展课题,并根据两地5小时的时差,建立周四“线上合作日”的固定联合汇报交流机制。
蒙巴萨老城历史演进专题研究(刘彦迪、秦宇昕、Hosmond Muma、Donysious Kiragu、Zacharia Karuga)
蒙巴萨老城保护规划专题研究(林旻颔、黄泓升、Dan Sichei、Collins Musungu、stacy Ouya)
保护规划与设计案例比较研究(金莹、张荣婕、Faith Wangari Mwanik、Kibet Nicholas、Musa Mohsen Issa)
蒙巴萨老城建筑特征分析研究(黄曦、卫晓之、李良、James Abednego Mumo、Luciana Beja、Stanslaurs Musau)
蒙巴萨老城空间研究的部分阶段性成果
最后,中非教学团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联合设计课程只不过是蒙巴萨老城遗产保护和更新工作的第一步。与之相比,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以同济大学-蒙巴萨技术大学为中心的国际研究网络,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进来。以成功申请科技部“一带一路”国家外专项目为契机,围绕历史城市的保护与更新议题,周鸣浩副教授组织搭建了由法国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Roland LIN Chih-Hung教授、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大学Margherita Turvani教授和Mauro Marzo副教授、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Viola Bertini访问教授、尼泊尔历史建筑保护学者Padma SUNDAR MAHARJAN以及蒙巴萨技术大学建筑系系主任Onesmus Mwatu和旅游与服务系Susan Bosire副教授等多国专家所组成的强有力的国际专家网络。这些在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不仅参与了本次联合设计课程的设计和点评工作,而且根据自身学术积累,从不同的角度为研究向纵深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最近,我们欣喜地得知,在同济大学和国际专家网络的推荐下,蒙巴萨老城的保护更新案例已成功吸引国际著名遗产保护网络Heritopolis的注意力,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进入该网络的案例库,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有理由相信,随着本次国际联合设计课程最终成果的完成和出版,蒙巴萨老城这颗非洲东海岸蒙尘已久的明珠,必将再现其不可磨灭的历史人文价值,重新闪耀!重获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