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传统家具与文化》课程面向我院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二、三、四年级开设,为专业选修课,自左琰教授2010年从已故王凯丰老师手里接续该课程以来至今已有14年。本课程将中国传统家具置于传统文化背景下来研究,通过对传统家具的深入剖析,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家具和工艺的兴趣和了解,为他们建立开放思辨的价值观和设计观打下重要的人文思想基础。
课程以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历史为背景,邀请校内外富有造诣的工艺家、家具商、文化学者、史学专家、家具设计师等作为嘉宾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课,对传统家具特别是宋代及明清家具的社会文化背景、家具造型艺术、木材与制作工艺及家具与室内外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重点介绍和分析,并结合校外传统家具教学基地与学院木工教室的设施条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理论讲课与模型制作的相互渗透,激发青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建立起开放思辨的历史观,从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弘扬和发展。
作业来源:同济大学图书馆
作业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新文化的发展,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主图书馆室内空间的功能规划和家具布局进行改造。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五个主题中选择其中之一进行概念设计:
1.图书馆底层大厅及其内院改造;
2.图书馆裙楼一楼(南北两面 )改造;
3.图书馆裙楼二楼(南北两面 )改造;
4.图书馆后区中庭和老书库再利用设计;
5.图书馆塔楼功能布局和代表性阅览室室内改造。
各组方案成果以汇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并由同济大学图书馆闻学堂评选出优秀作业小组。
1.图书馆底层大厅及其内院改造
第二组(邓闯、孔若云、丁策新、高梓城)
第六组(吴昕昕、巴彦·塞尔江、贾贝茜、郑兴仪杰)
优秀作业小组
第十四组(黄天若、吴冰睿、孙藤芯、雷颖卓)
作业点评:庭院与大厅的改造考虑比较全面,引入绿植庭院方案,具有可实施借鉴意义。(图书馆提供)
2.图书馆裙楼一楼(南北两面 )改造
第四组(刘天格、彭瑞、冯陆琦)
优秀作业小组
第十三组(王静楠、谢致文、刘婷钰、张颖嘉)
作业点评:调研详细,采用多种方法,案例丰富,有借鉴价值。(图书馆提供)
3.图书馆裙楼二楼(南北两面 )改造
优秀作业小组
第五组(黄倩、张姝元、吴青青、洪沁希)
作业点评:丰富的调研资料和案例,对图书馆改造设计提供了参考;问卷设计结合图片进行风格选择,对了解读者需求有更明确的信息价值。(图书馆提供)
第八组(许洋、盧昱綺、罗潇、任红阳)
优秀作业小组
第十组(江垚、李奕昕、朱俊霖、吴韫玉)
作业点评:具有独立的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廊”设计紧密结合,既可以作为整体风格,又可以有机串联不同区域,对改造设计有借鉴意义。(图书馆提供)
第十五组(张瑞、林子琳)
4.图书馆后区中庭和老书库再利用设计
第三组(欧嘉尧、孔维康、俞家乐)
第十一组(石冰欣、王满、杨小萌、黄钰)
5.图书馆塔楼功能布局和代表性阅览室室内改造
第一组(金诗博、吕可杰、周怡汝、孙旻皓)
第九组(高敬一、程冬禹、卢俊宇、李本煌)
作业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传统木作工具,手工制作一个方凳,榫卯结构,比例1:1。
第一组(金诗博、吕可杰、周怡汝、孙旻皓)
第二组(邓闯、孔若云、丁策新、高梓城)
第三组(欧嘉尧、孔维康、俞家乐)
第四组(刘天格、彭瑞、冯陆琦)
第五组(黄倩、张姝元、吴青青、洪沁希)
第六组(吴昕昕、巴彦·塞尔江、贾贝茜、郑兴仪杰)
第八组(许洋、盧昱綺、罗潇、任红阳)
第九组(高敬一、程冬禹、卢俊宇、李本煌)
第十组(江垚、李奕昕、朱俊霖、吴韫玉)
第十一组(石冰欣、王满、杨小萌、黄钰)
第十三组(王静楠、谢致文、刘婷钰、张颖嘉)
第十四组(黄天若、吴冰睿、孙藤芯、雷颖卓)
第十五组(张瑞、林子琳)
主讲人:左琰(课程主持)
主讲人:梁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主讲人:朱宇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文博专家)
主讲人:邱俊(同济大学尚工坊传统家具教学基地负责人)
主讲人:吴根华(课程技术指导、上海微型明清家具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23年4月23日 | 米丈堂
米丈堂坐落于虹口区同心路1号,集米丈建筑、米丈堂木作、镜花园木文化沉浸式体验餐厅为一体,以多元产业融合形态将传统东方美学文化注入场景与体验。
米丈堂青藤美术馆
参观青藤美术馆展览
参观园区内展示厅
米丈堂创始人卢志刚先生为大家讲解园区发展情况
合影留念
米丈堂镜花园中餐厅
▲左琰老师与学生互动
▲图书馆闻学堂负责人曹洁冰老师受邀点评学生汇报
▲吴根华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介绍明清微型家具
▲吴根华老师与同学们讨论制作方案并指导制作
任红阳
“从前,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去古典园林,家具总是成为我忽略的参观盲点。以后,我终于能够弥补从前的缺憾,从更完整的视角体悟中华传统文化与空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停留于其形,更要深挖其理。吴根华老师创造性完成了种类繁多的明清家具微型模型制作,他对中华优秀文化由表及里的传承值得我们学习。”
欧嘉尧
“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风格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它们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宗教和艺术的元素,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平衡和自然之美的追求。例如,家具设计中常常使用龙、凤、莲花等象征吉祥和福寿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是装饰,更是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家具作为中国文化的珍宝,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象征。”
贾贝茜
“课程中收获很多。首先,我们学习到了一些适用的调研改造方法与流程。在完成图书馆改造的作业时,我们通过制作与发放问卷、现场采访、实地测量等等方法收集图书馆的相关信息与师生的使用感受。这种调研方法也可以广泛适用于其他的调研任务之中;其次完成期末作业时,我们从购买材料到锯木头、组装、打磨,亲身经历了一个小凳子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我们不仅学会了木材的加工技巧,还学会了小组活动的高效方法,受益匪浅。”
丁策新
“这是一门内容十分精彩的课程,邀请到朱宇晖、邱俊、梁旻、吴根华等校内外不同专业和技能的老师,从他们每个人的角度来解读中国传统家具,可谓汇百家思想于一堂,使学生能够博采众长,享受知识的盛宴。此外,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很精彩。作为中期考核的图书馆改造设计让我有机会仔细审视自己熟悉的场所的不足,对其改造设计也提升了我的设计能力,敦促我对传统文化的再生作更深入的思考。”
吴韫玉
“木头被榫卯插在一起时,小组成员也被连接在一起了。时间规划的不同,沟通的疏漏等种种问题,都曾让我们在制作木凳时心态崩溃过。当利益高度相关时,我们的关系也在被打磨,稍偏一点可能就会变形,作为组长我充分感受到了这种合作关系的微妙性。手工艺协作能让人际关系走向冷与热两个截然相反方向,所幸我们最后达成了后者。其中关窍无非是——人为我、我为人,他人无行动时,我先为他人;当每人都产生先人后己的积极性时,“善”的人际关系也就在手工劳动中形成了。”
张颖嘉
“家具椅子的手工制造真的非常喜欢!!!!!!!上一次做手工还是在小学,真的很难得有这种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能够近距离地看到各种设计榫卯的形态以及受力特点,甚至能够制造出一个榫卯,用现代流行语来说真是;太酷啦!!特别感谢手工实践指导的吴根华老师和工坊陈师傅,原本很担心我们小组能否完成任务(因为组内四个都是女生),但是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我打出了第一个卯眼还被老师夸奖了真的很激动!!大家也都在今后的周末中积极配合制作,把这项作业当成远离期末压力的放松,最后做出的椅子大家都很喜欢也很自豪!在疫情放开的第一个学期就能有这样的体验课真的太难得了!”
刘天格
“这课程教会了我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来制作家具。在之前,我对于木工只是一知半解,通过这课程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从简单的切割、打磨、复杂的组装和涂饰到榫卯结构的原理及运用,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细心和耐心。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我的木工技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孙旻皓
“木凳所用的榫卯结构作为一种不用钉子和胶水,只靠木头本身的凹凸配合来固定的连接方式,既牢固又美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在制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工技能,也培养了耐心和细心:每一步都要精确测量和切割,每一个细节都要打磨和修整,才能保证椅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黄天若
“家具课不仅让我学到了中国古代传统家具的知识和技术,还培养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耐心、批判性思维。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木工艺术有了更深的热爱,并对自己的创造力和潜力有了更大的信心,这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程冬禹
“参观工坊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家具的珍贵性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在工坊中,我看到了一些工匠们正在复制古代珍贵的家具作品,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研究,努力保留和传承传统的工艺和风格。这让我意识到,中国传统家具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只有通过工匠的不懈努力和学习者的关注,这些传统家具才能得以保存和传承。”
课程支持单位:
同济大学闻学堂
米丈堂艺术生活空间
撰稿统筹丨左琰
编辑整理丨赵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