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乡村规划实务
发布时间:2023-06-29

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乡村规划实务》

01

INTRODUCTION

课程简介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自2012年正式开设乡村类规划设计课,始终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作为重要能力培养,为此设置基于现场调查的“乡村认识实习”环节,近年来又顺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和人才培养导向,更加注重问题分析和策略创新能力培养,由此设置“乡村规划实务”课程并将“乡村认识实习”环节置于该课程。

改革后的“乡村规划实务”课程,于2023年获得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该课程目前负责人是栾峰教授,团队主要教师为陈晨、陆希刚、高晓昱和刘超,此外还有每年参与教学的潘海啸、王德、张尚武、耿慧志、刘冰、钮心毅、汤宇卿、陆希刚、张立、朱玮、尹杰、唐伟成等教师。

02

STRUCTURE

教学组织

乡村规划实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规划实务讲座、现场调研、报告编写。通过该课程,训练学生掌握现场调查和认识、分析总结的能力,以及归纳和比较发现问题及探究问题成因,进而提出具有现实可行性的解决策略的能力。

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安排乡村规划实务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乡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城乡统筹发展特征,了解乡村规划的内容,熟悉乡村调研和规划建设的方法手段。

乡村现场调研环节,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现场勘测、访谈,以及基础信息的现场整理,发现乡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设计村庄建设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也可以是微观层面的小微问题,但问题应具体且与乡村规划建设紧密相关。针对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主要成因并探寻可能的解决方案,与村民或有关部门探讨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及可能的问题。

乡村发展调研报告编写环节,返校后完成基础调研报告的撰写,通过课堂指导和讨论,在完成基础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聚焦调研发展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撰写调研报告。

乡村规划实务教学安排

03

COMMENTS

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

乡村规划实务课程建设体现了教学相长的特点。教师团队发表了多篇教研论文,学生多次参加全国性的社会实践报告评比并获奖。同济大学包含乡村规划实务在内的乡村规划教学安排,已经分别获得专指委组织的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乡村规划课程创新实验竞赛优秀奖、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及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这些教学方法也通过学术机构和活动等方式积极向全国其他高校传播。由同济大学牵头组织的多次全国性乡村规划教学研讨会以及基于学会平台开展多年的大学生乡村规划竞赛活动,推动了对乡村规划实务的高度重视及教学应用。同济大学组织开展的乡村田野调查和乡村振兴研习社等,多次获得国家奖项,培养了一批批的关注且热情投身于乡村规划建设实践及学术研究的青年学子。

04

FEATURES

创新与特色

第一、与思政建设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创新。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中央思想政治工作关于人才培养提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要求,通过乡村规划实务,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乡村“三农”发展实际状况,深刻认识、理解当前国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学科视角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提高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素养。

第二、针对乡村规划实务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针对乡村规划实务特点,通过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实现教师理论授课与现场指导结合,宏观背景认识与具体乡村调研结合,采取小组调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探索这些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培养学生从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到运用专业知识寻求应对策略的能力。

第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以提升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建立了长达30小时的实践教学录像信息库,将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时,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同时与乡村认识与规划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组织讲座等方式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相关讲座视频课程也已经初步建设完成。

05

INFORMATION

课程信息

相关课程资源

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智慧树网

乡村规划设计—智慧树网

部分调研照片



撰稿 | 刘超

编辑 孟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