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01
INTRODUCTION
课程简介
《中外园林史》课程自1979年起便开始作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基础课程展开线下授课,经历40年沉淀,《中外风景园林史》线上课程来自于2018年度同济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于2019年上线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双平台。课程定位为面对本科生和社会学习者的专业基础课程,服务学校93所。
《中外风景园林史》线上课程封面
《中外风景园林史》线上课程建设过程
02
TEAM
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由金云峰教授、周向频副教授两位课程主讲,翟宇佳副教授、周宏俊副教授、沈洁副教授三位课程支持,以及三名风景园林专业博士研究生助教共同构成。
金云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外风景园林史》团队负责人兼外国园林史部分讲师,线下课程《中外园林史》和研究生课程《中西园林比较》讲师,主编教材《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原理(第三版)》;负责和参与13项教改项目,发表《以“知行合一,转识为智”为理念的中外园林史教学》等园林史相关论文20余篇;在公众号“金云峰”进行园林景观理论研究公众发布,并于各类会议上进行相关报告;获评第四届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先进教育工作者,获2017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以及2016年上海市育才奖等。
周向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橡树园”高级研究员,《中外风景园林史》中国园林史部分讲师,留学生英文课程”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Garden”讲师,指导”历史公园保护更新设计”、 “历史景观再生设计”等课题,出版教材《中外园林史》、专著《上海公园设计史略》,参编教材《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原理(第三版)》,发表《构建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通融的教学体系》、《以“融合中西,设计创新”为特色的风景园林教学》等论文;建设”周导讲园”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公众发布中国古典园林史科普知识,2016年获倪天增奖教金。
翟宇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
周宏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
沈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教学管理部副主任。
03
FEATURES
课程特色
单元要点,多元应用场景
由于线上课程面对多元受众,包括专业学习者、相关专业学习者和非专业社会学习者,结合混合式应用和自主学习的条件,本课程采取“框架—单元—要点”授课方式,根据时期、地域、特征将中国和外国园林发展历史录制为43个单元短视频,方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记忆和课后复习,方便其他教师或高校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方便社会受众独立掌握风景园林发展的大体框架,在此基础上提供参考书目便于多元学习者结合兴趣延伸学习和阅读。
情境教学,以案例促理解
课程设计立足本院校特色工科性质,将知识要点结合经典案例,通过空间分析、单元介绍,加深要点记忆的同时,通过要点反过来加深学生对与案例特征的记忆,形成情境教学,以造园思想和设计手法的递进承接时代背景、社会流行、意识形态的发展,以历史链接实践,对专业和相关专业学习者后续的规划设计课程相连接,对非专业学习者而言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所接触的公园景区等日常空间。
从史到实,观历史知当下
树立学科认同和场所认同是本课程的重点。对于专业和相关专业学习者而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教学的从史到实不仅仅是手法的探讨,还是历史发展观和文化自信的内生建构。对于社会学习者而言,风景园林史则不仅体现园林本身,也代表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园林作为贴近公众的生活方式载体,风景园林史的大众学习也是宏观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组分,对于历史认同感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程不单就史叙史,而是从历史阐发现实。
中外并行,比较式教学
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为中外双线并行,在国际视野中认识中国特色,使得学生的历史视野不囿于中国或外国园林中的某一方,而是放眼中外,阐发不同背景下园林发展的比较和碰撞,进行对照学习和应用,构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学习中国理念。
供稿 | 教务科
编辑 | 格桑次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