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3年8月8日,同济大学暑期海外教学项目——生态与文化暑期营圆满结束。此次活动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院、本科生院、中意学院和外事办公室共同组织。来自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豪学院、新生院不同年级的12名本科生,在陈静老师和助教徐少琦、徐伟振的带领下,完成了此次夏令营项目。
从7月24日至8月8日的16天行程中,团队前往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罗马进行了访学与交流。通过移动授课、专题讲座以及城市徒步等多样形式,同学们深入探索了意大利的城市更新模式与生态保护理念,借由思想的碰撞,不仅开拓了视野,还提升了知识水平与人文素养。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分享他们在这次夏令营中所获得的宝贵经历和成果吧!
Chapter 1 米兰 Milano
米兰被誉为“国际时尚之都”,是本次研学之旅的第一站。在这里,从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到广受喜爱的时尚品牌,米兰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充满了设计感、科技感与艺术性。漫步在米兰的街头巷尾,我们与这个城市共鸣,领略了时尚之都的现代魅力。
7月24日-7月26日
在最初的两天行程中,同学们参观了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以及垂直森林(Bosco Verticale)等建筑。在欣赏建筑美景之余,师生们还共同探讨了这些建筑背后蕴藏的人文历史、时代背景和生态理念。
垂直森林(Bosco Verticale)正面
“垂直森林”的设计兼顾了艺术性与实用性,其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外墙体种植了茂密绿植,丰富了建筑轮廓与立面之间的虚实关系,为城市居民带来新的视觉景观,有效提高城市绿化数量、隔绝辐射、降低噪音等,也为城市中一些鸟类和昆虫提供了栖息地。这两座公寓实现了美学表达与生态效益的有机融合,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当然,“垂直森林”项目也存在争议,包括垂直绿化的维护成本,以及高空植物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需要关注。
这个独特的景观,也使同学们对城市建筑设计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7月27日-7月28日
在7月27日清晨,同学们迎来了与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两位教授的Walking Lecture。
与米兰理工教授们的合影
Alberta Cazzani教授以城市公园Intro Montanelli为切入点,为大家详细解析了这座花园数百年来设计风格和布局变迁,带领同学们从城区的一角绿地开始深入探究欧式花园美学理念的历史发展。
Alberta Cazzani教授讲述米兰城市风格变迁
Noe Nicola教授则从植物的结构与生存空间的角度展开教学内容,深入分析了城区绿化丰富多元表象背后的潜在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改善人与植物的互动模式,以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Noe Nicola教授讲解植物布局
Noe Nicola教授引导同学们理解树木的生长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米兰理工大学的主校区。校区内绿化布局层次分明,草坪、盆栽、灌木、树木和藤蔓错落有致,丰富了校园环境的同时,也反映了以“绿色城市”著称的米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重视。
米兰理工大学植物布局
米兰理工大学掠影
Chapter 2 威尼斯Venezia
威尼斯的中心城区像一条大鱼。
坎纳雷乔区,是鱼的头顶。
多尔索杜罗区,是鱼的下巴。
圣克罗切区,是鱼鳃。
圣保罗区,是胸鳍。
圣马可区,是腹部。
卡斯特罗区,是尾巴。
威尼斯就是这样一只大鱼立在水上。
城中的人们像一尾尾小鱼,穿梭嬉戏。
——[意] 提齐安诺·斯卡帕
《威尼斯的鱼》
7月28日-8月1日
从时尚之都米兰来到水城威尼斯,我们见到了我院在威尼斯建筑大学访学的华霞虹教授,她向我们介绍了在威尼斯的所思所感。
华霞虹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当地建筑特色
华老师身后这扇由“诗的建筑师”——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设计的校门,其独特的风格引人注目。岩石、钢铁和玻璃的巧妙组合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校门顶部高高翘起,仿佛是鸟儿展开双翅,不仅将院内缓坡和庭院景观融合在一起,还自然地将人的视线引向高处。校门上烫金的大学名称缩写(IUAV)化用了意大利谚语“The truth is in the doing(实践出真知)。
当天,威尼斯建筑大学门前游客络绎不绝,远处乐队也敲起了鼓点,视觉和听觉的交织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华老师所说的意大利开放多元的文化特色和自由艺术的浪漫氛围。
同济大学师生们在威尼斯建筑大学门前合影
随后,团队参观了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其总主题为“未来实验室(Future Lab)”。今年的国际建筑展由加纳 - 苏格兰建筑师莱斯利·洛克(Lesley Lokko)策划,重点关注通过推广更可持续的设计、安装和运营模式来应对气候变化和脱碳的议题。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同学们参观了各个展厅,对不同的作品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解读。
同学们参观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在英国馆,装置艺术代替了传统的建筑模型,以概念性的方式呈现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英国侨民社区的建设。这种展示探索了新移民如何将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融入当地社区,同时尝试展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碰撞对当地社区的经济和价值观产生的影响。
法国馆采用了半球形舞台的球剧院形式,旨在“唤醒我们对乌托邦的渴望”。展馆被设计成一个包容的空间,艺术与建筑的界限模糊了,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韩国馆中,参观者可以通过答题扮演决策者,干预未来的情景。“2086年会如何?”韩国馆提出了关于近50年来环境危机影响的问题。每个社区被视为一个案例研究,需要利用社区领导者对该地区的深入了解和建筑师的空间分析,以更好地评估和改造社区。
双年展中,建筑不仅体现在实体结构上,还与表演、工艺和其他创造性学科交叉融合。通过不断学习建筑师们对于历史、当下、未来建筑形态以及人类生存方式的探讨,同学们从中获益匪浅。
7月31日,同学们参观了帕多瓦植物园(The Botanical Garden Padua)。帕多瓦植物园成立于1545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园之一,占地约22000平方米。1997年,帕多瓦植物园作为文化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直到现在它仍被作为科研基地对外开放。
帕多瓦植物园史料
帕多瓦植物园呈现出一种既有秩序又有自由感的独特魅力,融合了传统与创新,注重生态保护同时也高度重视人文关怀。园内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就是其种植池的布局。种植区域呈现严谨的圆形,这种设计象征着园主对世界的隐喻。这个圆形布局被分割成四个区域,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和探索。
帕多瓦植物园掠影
帕多瓦植物园不仅是一个观赏性的园林,也是一个教育性和科研性的基地,作为帕多瓦大学的附属机构,它致力于通过不同的展示方式向公众传播关于植物和自然的知识和信息。在这里,同学们通过问答装置互动、参与教学游戏等多种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吸收植物学知识。整体而言,游览过程不仅让人感受古典园林的魅力,还能够体验现代科学和技术所带来的奇妙观感。
师生们在帕多瓦植物园留影
Chapter 3 佛罗伦萨 Firenze
佛罗伦萨(英:Florence,意:Firenze)是我们旅途的第三站。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它在15-16世纪时成为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在为期三天的行程里,同学们徜徉于课堂上,漫步在城市中。那么这座城,又在同学们心里激起了怎样的涟漪呢?
8月1日-8月4日
8月1日,我们与佛罗伦萨大学建筑学院的Daniela Smalzi教授一起,进行了三小时的City Walk。
与Daniela Smalzi教授City Walk时的场景
City Walk起始于圣母百花大教堂。对上帝的崇高虔诚让人们建造了这座恢宏的教堂。置身于华丽的教堂之下,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七八百年前虔诚的祷告仪式,听到马蹄的清脆声响,嗅到艺术的芬芳。而当我们转过身,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个醒目的身影。
圣母百花大教堂
我们从千年前人性崛起的文艺复兴中领略到了华丽的巴洛克风情,在新古典主义稍加停留怀旧后,又重回近现代的脉络。
Daniela Smalzi教授讲解建筑内外结构
从里卡尔第宫(Palazzo Medici-Riccardi)到维奇奥宫(Palazzo Vecchio),再到皮蒂宫(Palazzo Pitti),我们步行穿过了数座美第奇家族的礼拜堂。尽管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美第奇家族昔日的辉煌依然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们的宅邸如今已成为了博物馆,而他们的收藏却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艺术巅峰的代表。
美第奇王宫(左)
圣洛伦佐教堂(右)
师生在皮蒂宫前的合影
8月2日,在佛罗伦萨大学Santa Teresa 校区的教室里,Daniela Smalzi教授在前一天的City Walk基础上,以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师生梳理了自古罗马时期以来佛罗伦萨的历史发展脉络。借助实际案例,她详细阐述了当地在历史建筑保护、修复与更新方面所采用的理念、思路和技术方法。
同学们在佛罗伦萨大学上课
在讲座中,我们了解了佛罗伦萨市对历史建筑语言延续的重视,公众对遗产保护的集体认同以及新的建筑语言在传统建筑背景下的应用等重要议题。这些内容深深地启发了各位同学,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这座古老城市的魅力。
同学们与Daniela Smalzi教授合影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佛罗伦萨大学的Santa Teresa校区。这个校区经历了从修道院到监狱,最终转型为学校的演变过程。在参观中,大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建筑在注入新功能的同时,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修道院改造的
教师办公室(左)
Daniela Smalzi教授向同学们介绍校园(右)
最后,陈静老师对学习内容进行了综述,引导同学们对比中西历史建筑保护的异同,启发大家在研学过程中持续思考科学、艺术与宗教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佛罗伦萨大学之行让同学们更深入地领略了当地的建筑文化,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研究兴趣。
Santa Teresa校区走廊外的风景
波波里花园(Giardino di Boboli)
8月2日下午,学生们参观了波波里花园(Giardino di Boboli)。波波里花园是享誉世界的古代罗马园艺花园之一。十四世纪初,它曾是佛罗伦萨最显赫的美第奇家族的私家庭院,也曾作为皇室的宫廷花园。这座花园是十六世纪意大利式宫廷花园风格的典型代表,更可谓这种风格的鼻祖。
踏入这座花园宛如穿越了时光的长廊,回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辉煌岁月,令人为之赞叹不已。
波波里花园中的
精美雕塑
在美第奇家族接手前,这里原本是皮蒂宫的建筑材料补给站,储备了丰富的优质石料。至今,波波里花园里依然保留着大量尺度惊人的坡道。
花园中的美景
波波里花园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设计杰作,巧妙地将艺术与自然交融,呈现出独一无二的魅力。在这亦真亦幻的景观背后,蕴藏着佛罗伦萨的历史积淀,也诠释着世界文明的共同记忆。
波波里花园门前掠影
圣母百花圣殿、里卡尔第宫、领主广场、米开朗基罗广场、波波里花园……这些无数颗艺术与建筑的明珠,汇聚在一起,共同构筑出这座璀璨的“百花之城”。相信这些天的游学会使同学们对欧洲的人文历史有更加深入的思考与体验。
Chapter 4 再见 Italy
8月5日-8月7日
作为意大利的首都,罗马是我们暑期营的压轴之旅。在两天时间里,学生们对罗马著名的建筑与历史遗迹进行了调研学习。
罗马斗兽场(arenas)场内部景象
古罗马废墟位于昔日古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带。即使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我们也能从中窥见罗马帝国昔日的荣光,浮想当年无数宫殿和建筑群的伟大景象。这些古迹和风景园林遗产拥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而从那些风化、龟裂的柱石和雕塑中,我们可以看见城市的未来。通过对这些废墟的观察,汲取灵感,将过去的荣光融入到城市的设计和规划中,为未来的建筑与景观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这正是建筑、规划和景观工作者发挥才华、不懈努力的方向所在。
古罗马废墟(Foro Romano)
旅行是最好的老师。旅行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启发,是一场修行,是一种冒险。通过旅行,可以突破常规,领略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文化,收获珍贵的记忆。为了更深刻地记住在意大利的学习和体验,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所长,创作出许多充满“意”域风情和同济特色的作品。
1.记“意”文化衫
22级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王妤莛+22级 工业设计 刘司婕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2.“意”式帆布包
20级 风景园林 吕安宜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3.鸢尾书签
20级 风景园林 刘佳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4.翡冷翠印象
20级 建筑 胡子瑜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一路上,我们没有像“特种兵”旅行那样匆忙地追赶路程,而是将风景细致地铭刻于内心深处。路上,同窗的欢声笑语和老师的点拨相伴,我们慢慢睁开了发现美的眼睛,逐渐找到了旅行的意义。
一路上,我们与大自然对话、与历史遗迹絮语、与同学交流分享、与老师请教。这段时光不仅加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还丰富了我们的“意”趣见闻,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历练。相信各位同学今后能把旅行所得融会贯通,成就更好的自己,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
THE END
文案、图片 | 黄之芙 刘佳 刘司婕 刘梓玥 胡子瑜 胡昕珂 吕安宜 王妤莛 卫佳怡 魏宇晗 颜景 张子婧 徐少琦
排版、校对 | 徐伟振 徐少琦
审核 |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