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系列活动 | 靠谱青年科研之星竞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3-06-01

2023年5月26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3校庆系列活动——靠谱青年科研之星竞赛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承办,旨在深化我院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学科建设,为青年教师搭建分享交流科研经验的平台。通过学院学科资深教授们的综合点评,鼓励青年教师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及理论进行再思考。


综合各位评委打分,本次竞赛获奖情况如下:

一等奖:叶宇、刘超;

二等奖:彭婉婷、黄璜、沈尧、肖扬;

三等奖:晏龙旭、江嘉玮、周新刚、尹杰、李凌月、张灵珠:

最具潜力奖:曹湛、莫万莉;

最佳风范奖:云嘉燕、闫超、赵沫沙。


图片

本次大赛由我院副院长袁烽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吴志强院士、我院党委书记刘颂教授分别致词。上半场评委为建筑系李振宇教授、规划系潘海啸教授、景观系吴承照教授等;下半场评委为建筑系孙彤宇教授、石邢教授,规划系刘冰教授、邵甬教授等。


图片

上半场评委与青年教师合影

图片

下半场评委与青年教师合影

图片

主持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袁烽




图片

开幕致辞

图片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院士 致辞

图片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 刘颂教授 致辞




图片

上半场直击

图片






       1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享教师 | 从左至右 曹湛 彭婉婷 江嘉玮




1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享教师 | 从左至右 周新刚 刘超 黄璜




                                             1

图片
图片

分享教师 | 从左至右 晏龙旭 云嘉燕



上半场分享中,曹湛老师对其体系化的城市创新网络研究进行了整体论述;彭婉婷老师则对人与空间冲突和共生机制表现出浓厚兴趣;江嘉玮老师致力于将知识图谱与建筑史研究、设计教学结合。周新刚老师与刘超老师则同样关注智能规划,周老师重点研究在空间和活动关系下的智能规划,刘老师主要扩展智能规划在碳污减排领域的应用。黄璜老师专注于人居环境可持续治理方向;晏龙旭老师则扎根于大都市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正逐步搭建完成以评估方案为核心的智能规划模拟平台;上半场的最后,云嘉燕老师对其历史园林遗产的植物生长管控研究进行了深入分享。




图片

上半场评审

图片


  





1

图片

评委 李振宇教授




1

图片

评委 潘海啸教授




1

图片

评委 吴承照教授


在上半场点评阶段,李振宇教授对各位青年教师的学术总结作了肯定,并提出四点更高的学术要求,即要提出有才的科研问题、要探索有趣的技术路径、要寻找有效的研究方法和要提取有用的研究结果,他期盼各位教师未来的学术成果“入主流、上水平、有特色”。潘海啸教授则强调了哲学在科研道路上的旗帜作用,他指出,只有借助哲学,才能在看似松散的研究中找到线索,并将线索扩展为主脉落,对学科领域作出贡献。吴承照教授指出,理论思考始终是学术研究的根基,学科理论常思常新,青年老师应多多扩充自己的理论储备。





图片

下半场直击

图片






1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享教师 | 从左至右 肖扬 莫万莉 赵沫沙




1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享教师 | 从左至右 张灵珠 李凌月 沈尧




1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享教师 | 从左至右 尹杰 闫超 叶宇



下半场分享依旧精彩纷呈。肖扬老师展示了自己多年来在城市社会空间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莫万莉老师则聚焦全球视野下的现代中国建筑知识流动与建构;赵沫沙老师站在建筑技术视角,致力于探讨遗产建筑的低碳再生与适应性利用;张灵珠老师则主要关注复杂的立体城市空间的量化认知;李凌月老师立足当前数字技术与生物医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研究城市创新空间的空间规律及治理路径;而沈尧老师聚焦“城市行为几何”理论,将其结合进城市时空效用网络分析;尹杰老师则充分挖掘亲自然理论,对蓝绿空间与公众健康进行深入的关联性分析;闫超老师站在建筑学领域,对身体的宏观和微观行为展开详细探讨;最后,叶宇老师从理论到研究、再从研究到实践,展示了计算性城市设计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图片

下半场评审

图片


图片

下半场评审现场


下半场评审采取了与上半场不同的方式,由每位评委对各位青年教师作细致点评。五位教授均对老师们的工作给予了表扬,并肯定了老师们的全球视野。活动最后,袁烽副院长再次对本次竞赛表示肯定,并表达了对下一次青年科研之星竞赛的期待。


图片

至此,本次竞赛圆满举行。




供稿 | 建成环境技术中心

编辑 | 孟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