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 “数字化时代的低碳可持续城市规划”国际会议
发布时间:2023-07-21

前奏

可持续城市规划正在经历数字化和低碳化的转型。当前的城市规划理论、技术与应用如何响应这一变化与挑战,是国内外学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2023627日,“数字化时代的低碳可持续城市规划”国际会议在同济大学文远楼3楼开放会议室隆重举行。会议采用了线下与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受到规划界广泛关注。

会议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刁弥教授、刘超助理教授担任学术召集人。邀请国际著名专家和国内外青年学者进行研讨,主题聚焦数字化时代的低碳可持续发展,采用演讲与圆桌会议的形式展开学术讨论。旨在提升同济城市规划学科的国际认知,促进国际合作,探讨未来规划教育,以国际智识服务国家战略。

学术召集人照片及简介

刁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聘教授

刘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智慧社区分中心主任

一、上午场

01

开幕式

主持人:钮心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副主任,教授

会议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副主任钮心毅教授主持。主持人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国内外嘉宾学者,并邀请三位本校嘉宾致辞。

致辞人:王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兰教授代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致辞。在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中美规划学科都共同发生着新的变化,规划学科除了很多经典的题目也包括诸多前沿的题目,在这些前沿题目上,欧美有经验借鉴。同时,当前的中国规划也有其特殊性,包括过去五年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城镇化进入新时期、全域全要素的考虑,城市更新的需求等等,都使得规划研究需要更多新技术、新理念的融入。规划学者们一直孜孜追求的是探讨研究和实践之间如何更好的融合,本次会议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可以有很多博士双学位项目,也很期待各位老师未来可以考虑将国际合作走向更深。

致辞人:张尚武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张尚武教授代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致辞。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的特点就是实践、科研、教学的一体化,这一点也是中国很多规划院校办学的特点。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是新数据技术应用的重要场所,特别是中国有大量的规划实践项目,一些前沿的技术和突破可能在中国的场景下进度会更快,以及规划对提高中国政府治理效能的作用等方面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呼吁青年学者们能够发挥起全球规划网络搭建的作用,不仅关注中国的发展,也能够对全球城市规划的发展起到更好的作用。

致辞人:卓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

卓健教授代表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致辞。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过去3年院系的动态,包括学院70周年院庆、同济规划学科百年、第五轮学科评估保持最高评级、建筑类专业QS排名上升至第12、继续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及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等新消息。再次,同济规划系对人才求贤若渴,从长聘教授到博士后,不同层次人才需求均为世界各地敞开怀抱。最后,转达吴志强院士对本次大会特别关心,不仅为大会提供了媒体支持,还会将精彩内容在《城市规划学刊》和《GUIHUA》杂志上刊登。

02

合影

03

主旨论坛

主持人:刁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聘教授

主旨论坛环节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聘教授刁弥主持。主旨论坛邀请了Jules Bruck、彭仲仁、曹新宇、张明等海外知名学者和潘海啸、王德等国内本系资深教授对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

Jules Bruck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景观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景观建筑系主任,教授 

题目:与自然协同的工程学:探索可持续海岸城市蓝碳解决方案的跨学科合作

彭仲仁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国际适应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iAdapt)主任

题目:人工智能城市规划

曹新宇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汉弗莱公共事务学院教授,TRD共同主编

题目:摩托车和电动车禁令如何削弱了可持续交通?

张明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建筑学院教授,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主任;美国交通部大学交通中心“协同机动性与超大区域竞争力”中心主任

题目: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 2.0

潘海啸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城乡韧性与交通及基础设施方向责任教授

题目:轨道交通邻近性与通勤碳排放

王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城市规划方法与技术方向责任教授

题目:城市节奏的时空合理性研究

04

圆桌论坛:

 “数字化时代的规划教育”

主持人:卓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系主任

上午的圆桌论坛环节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系主任卓健主持。围绕“数字化时代的规划教育”的主题展开讨论,10位资深学者参与了讨论,除了此前3位致辞嘉宾和6位做过报告的学者,还有4位分别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城市设计与规划系教授、研究生院跨学科城市设计与规划博士项目主任沈青,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建筑规划和公共事务学院公共事务和规划系教授、美国交通部 CTEDD大学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潘起胜,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景观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胡伶倩,上海纽约大学城市科学与政策副教授、上海市城市设计与城市科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关成贺。

二、下午场

01

青年论坛

主持人:刘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智慧社区分中心主任

青年论坛环节,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智慧社区分中心主任刘超主持。9位来自多个国家、不同院校的中青年学者们分享交流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

权纪戈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环境研究生院环境规划系副教授,城市能源实验室主任

题目:面向可持续城市发展的人工智能辅助的环境规划与设计

刘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智慧社区分中心主任

题目:城市碳污双减下的规划解决路径

朱祎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房地产教研室主任

题目:短租平台对住宅租赁价格的影响:上海与新加坡的比较

王锡泽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助理教授 

题目:通勤行为和心理健康:基于北京的实证研究

叶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副主任

题目:AIGC背景下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工作流赋能探索

肖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题目:探索上海不同类型邻里绿地与老年人身体活动的关

杨天人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助理教授

题目:城市内部通勤流动的规划影响因素与机制初探

仲浩天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助理教授

题目:数字时代下非移动性的隐藏价值

晏龙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

题目:面向实践的智能规划技术探索

02

圆桌论坛:

 “规划前沿科学与技术”

主持人:程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下午的圆桌论坛环节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副系主任程遥主持。围绕“规划前沿科学与技术”的主题展开讨论,12位中青年学者参与了讨论,除了此前做过学术报告的学者,还有3位分别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可持续建筑学院副教授、基础设施投资与财务硕士项目主任汪轶溟,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副系主任陈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周新刚。

03

闭幕式

本次大会的闭幕式由刁弥教授主持。感谢各位主办、承办、协办单位,感谢各位拨冗参会的专家,感谢志愿者们的付出和服务,感谢各个媒体的大力支持。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成为未来更广泛、更深入交流的起点,大家一起在低碳的、可持续的、新技术的规划研究中开拓,也希望在其他学术盛会上再次见面、持续交流。

致谢

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WUPEN(国际规划教育组织)GUIHUA(期刊)、《城市规划学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点领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协办。 

感谢的支持!感谢各方对本次会议给予的关注!更感谢各位资深嘉宾及青年学者的观察、思考、探索、尝试及建议,感谢大家对中国乃至全球城乡规划学科发展所做的贡献!

感谢国匠城直播平台、澎湃等媒体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据各平台观看直播统计,本次会议线上参会达4232人次。



撰稿 | 会务组

编辑 | 张嘉宁  陈秋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