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8月19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暨第一届城乡规划毕业设计(论文)竞赛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圆满落下帷幕。
大赛获奖情况
在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角逐中,由我院王兰老师、叶宇老师指导,城乡规划专业2022级研究生陈泽胤、游智敏、刘政、蔡雨欣、霍逸馨合作完成的作品《环流相生,浮丘万象——大健康理念下的武汉市杨春湖商务片区城市设计》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研究生组)一等奖;由肖扬老师、尹杰老师指导,城乡规划专业2019级本科生谢雨欣、张姝元、许霖熹、方晏如合作完成《健康滨江,碳寻未来——双碳目标驱动下的汉口二七滨江北片城市设计》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本科生组)二等奖。
在城乡规划毕业设计(论文)竞赛评选中,由我院王兰老师、王颖老师指导,城乡规划专业2018级本科生徐廷佳完成作品《温州瓯江新城东部枢纽健康城区规划设计:社会文化专题》荣获第一届城乡规划毕业设计(论文)竞赛一等奖;由栾峰老师、赵蔚老师指导,城乡规划专业2018级本科生张雨迪完成作品《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毕业设计——皇岗口岸地区生态规划研究与局部地区城市设计》荣获第一届城乡规划毕业设计(论文)竞赛三等奖。
同济大学同时喜获优秀组织奖。
同济大学喜获优秀组织奖
同济大学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研究生组)一等奖
同济大学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本科生组)二等奖
同济大学荣获城乡规划毕业设计(论文)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
王兰教授代表教师发言
大赛背景介绍
本届大赛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指导,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承办。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协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段进、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苗泽、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党委书记易树柏、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解孝林、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万滋仁、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于海涛、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黄亚平、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副局长田燕等专家领导出席了本次闭幕式。我院张尚武教授和卓健教授作为竞赛组委员会委员参加了闭幕式。
闭幕式大合影
本次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共收到135份参赛作品,共有57份作品入围,其中本科生组44份,研究生组13份;最终决出7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和21项三等奖,另有16项作品获佳作奖。城乡规划毕业设计(论文)竞赛共收到97份参赛作品,其中毕业设计79份,毕业论文18份,经10位评委初评,共有31份作品入围,其中毕业设计21份,毕业论文10份;最终决出5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和15项三等奖。
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和城乡规划毕业设计(论文)竞赛点评
闭幕式上还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将于明年在重庆举办。
会旗交接仪式
闭幕式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苗泽宣布闭幕
入围作品展示(节选)
1.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
(研究生组) 一等奖
#《环流相生,浮丘万象——大健康理念下的武汉市杨春湖商务片区城市设计》
小组成员:陈泽胤、游智敏、刘政、蔡雨欣、霍逸馨
指导教师:王兰、叶宇
方案针对场地在环境上“堆场不佳、河泊不再”、产业上“功能不丰、业态不续”、社会上“活力不足、社群不全”的问题,以“大健康”理念切入,提出以环境、产业和社会三大流环绕填埋场有序互动,在优化生态的基础上促进产业发展,激发场所活力,实现大健康导向下的CAZ营造。融合环境与产业流,提出生态先导、协同兴产的策略,构建填埋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与产业全生命开发模式。融合产业与社会流,提出智慧宜居、健康体验的策略,构建促进健康的街区环境与舒适易达的疗愈空间体系。融合产业与社会流,提出复合共生、全龄全时的策略,构建混合功能的街区业态与多元人群的活动融合空间模式。最终以环流相生,实现填埋场向健康浮丘演化更新的时空万象。
2.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
(本科生组) 二等奖
#《健康滨江,碳寻未来——双碳目标驱动下的汉口二七滨江北片城市设计》
小组成员:谢雨欣、张姝元、许霖熹、方晏如
指导教师:肖扬、尹杰
基地位于武汉市汉口二七滨江北片,内部包含肉联厂老厂房、油罐等丰富的工业遗存,然而目前面临着对外交通割裂、现状产业能耗较高、滨水不亲水、居民联系弱等问题,需完成从生产空间到生活空间的转型重构,通过设计赋能对场地进行更新激活。方案基于对国土空间规划大背景下的“三生空间”的关注,积极响应“双碳”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提出了“低碳PLUS未来社区”理念,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提出了四大策略:建造绿色低碳建筑、编织绿色健康网络、打造复合低碳街区、构建再生能源环网的点-线-面-网体系,致力于促进生态、低碳、健康等多效益共同提升,从而打造江城内工业记忆延续、新兴产业活跃、生活方式健康的低碳未来家园。
3.
第一届城乡规划毕业设计(论文)竞赛一等奖
#《温州瓯江新城东部枢纽健康城区规划设计:社会文化专题》
作者:徐廷佳
指导教师:王兰、王颖
4.
第一届城乡规划毕业设计(论文)竞赛三等奖
#《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毕业设计——皇岗口岸地区生态规划研究与局部地区城市设计》
作者:张雨迪
指导教师:栾峰、赵蔚
—THE END—
供稿 | 城市规划系
编辑 | 李云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