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博士生学术素养及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系列报道•9.15
发布时间:2014-09-17

       2014年9月15日上午,我院博士新生学术素养及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迎来了第六日培训讲座。学院副院长李翔宁教授,城乡交通和基础设施规划学科组责任教授潘海啸、院研究生党总支书记陈燕等老师参与了本次培训,此次培训活动由研工办副主任李疏贝老师主持。学院全体博士生参加了本次培训。

       第一场报告主题为《国际化与学术研究的方法》,由李翔宁教授讲授。李翔宁教授站在国际化的角度,谈论了以下几个问题:攻读博士的原因、攻读博士的态度、国际合作对博士研究的帮助等。报告中着重强调了攻读博士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具体而言,包括对专业发展现状,对全球顶尖的研究,以及对本领域领先的院校、杂志、作者的了解;对已有的历史理论文献的批判力、以及独特的贡献和原创力等素养。之后,李翔宁教授还介绍了本院国际合作的现状,并谈到了国际合作如何帮助研究,提出对博士生用国际视野发现中国问题并将其传播至世界、做中国问题的权威的期许。

       接下来的报告由潘海啸教授讲授,报告主题是《如何写研究论文》。潘海啸教授基于自身极为丰富的研究和写作经验,从建立价值观谈起,极为全面而详尽地介绍了论文标题的确立、摘要的构成、引言的概要、论文的基本内容、背景与文献综述的写作、结论的意义等内容,并深度剖析了各部分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如不好的文献综述、不当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没有关联背景和结果、没有明确结论、没有新内容、行文难以理解等等,帮助新生规避研究和写作中的各种弯路,使大家受益匪浅。

       最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先庭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顾祥林教授分别通过视频讲座的形式与新生见面。李先庭教授提出“千时入门,万时成家”的说法,对博士生提出“十百千万”的要求,即:研十本经典教科书、会百名专家、读千篇论文、专注研究一万时。顾祥林教授介绍了同济大学土木学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程,强调了研究人员要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广泛交流,寻求合作多赢。

       本次培训结束后,新生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在休息时间纷纷讨论和交流今天的感悟。各位老师对研究和写作中各种实用技巧和秘诀的慷慨分享,帮助博士新生在找准研究目标、攻克学术难题方面树立了更为坚定的信念和更为强烈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