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在5月24日举行的舟山市定海区美丽乡村周开幕式上,同济大学、联合国人居署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政府表示将共同推进净零碳目标下的乡村振兴。联合国人居署驻华代表张振山、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舟山市相关领导等出席了开幕式活动。


“净零碳”又被称为“碳中和”,指的是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整、植树造林等形式对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抵消,最终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开幕式上伍江教授以《定海区净零碳乡村的实践与展望》为题作专题报告,介绍了同济大学和联合国人居署团队对定海乡村碳排放情况和低碳乡村建设实践研究的初步成果,提出了未来10年建设净零碳乡村10个方面的行动建议。这套为定海乡村打造的净零碳乡村规划导则,将对下一步系统推进定海净零碳乡村建设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推动净零碳乡村建设从示范案例走向实践推广。课题组还在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对定海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并通过联合国向全球推广,提供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





2019年,伍江教授团队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完成了《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技术报告(详见https://unhabitat.org/net-zero-carbon-village-planning-guidelines-for-the-yangtze-river-delta-region-in-china)并在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发布。作为中国长三角地区净零碳发展的规划导则,该报告针对长三角地区的区位和气候特点,提出了从十个方面引导净零碳乡村规划与建设的原理,并对定海区新建村的案例进行了调研分析。


自2020年以来,伍江教授带领团队对定海区乡村的碳排放现状进行摸底。团队成员扎根村庄,实地走访供电单位、风电企业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运维单位,也向村民、村委会发放上百份调查问卷,对乡村的能源使用状况、村民交通出行方式等进行调研。同时也充分考虑定海区的特色产业,对乡村民宿的运营企业、水产养殖经营户、海产品加工企业等进行走访,搜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建立了定海区80个乡村和5个典型乡村的碳排放清单,发现定海区乡村碳排放的主要还是来源于能源使用,但是不同的乡村差异较大,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净零碳乡村规划。


针对定海区的现状,以2030年实现至少10个净零碳乡村为目标,同济大学为定海区提出了“1+9”的净零碳乡村规划路径。“1”是指继续完善碳排放的清单和监测机制,“9”是指定海区净零碳乡村建设的9大路径,具体包含28个规划目标。


在这个框架下,研究团队帮助各典型乡村开展净零碳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已经完成了马岙村生态公园和停车场、马岙村溪坑零碳循环净化系统、无包装商店、新建村净零碳展厅等一批示范项目。下一步,研究团队将把定海区乡村按照生态农业型、产业服务型和旅游服务型,有针对性地制定五年行动计划,以净零碳建设引领定海区乡村振兴。在此基础上,同济大学将携手联合国人居署,为舟山市和长三角地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乡村振兴,建立行动路径、提供实践样本。


马岙村的零碳坑塘净化系统



马岙村生态公园停车场(利用光伏顶棚发电和储能驱动池塘抽水冲厕、水体生态维持和跌水景观)






马岙村闲置民房改造的无包装商店


新建村把废弃的兵营改造为青年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