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9年1月8日-31日,“建筑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同济大学联合工作营即将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式开营。该工作营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和同济大学联合发起, ETH的菲利普·布洛克(Philippe Block)教授和同济大学袁烽教授共同作为MIT客座教授负责并在同济大学完成工作营的整体教学任务。该项目也得到华侨城集团、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梓耘斋设计工作室和上海一造科技(Fab-Union)的大力支持。


来自MIT和同济大学的参与者们将在本次工作营期间综合运用编程、结构设计、数字建造、机器人现场装配施工等跨学科知识技术共同设计并实际建造出大尺度人机协作拱壳结构体,旨在利用增材制造和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先进研发成果,探索新型拱壳在设计与施工装配二元关系下的多种可能。工作营将在三维建模、Python语言数字设计框架、开源COMPAS框架等工具、技术和工作流的基础上展开机器人环境下建筑工程和数字建造的合作研究。


工作营期间,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渐进结构优化法”提出者谢亿民院士,ETH建筑技术研究所教授、瑞士国家数字建造研究中心(NCCR)主任菲利普·布洛克(Philippe Block)将带来两场公开讲座。

为了实地探访在地性与数字设计建造的现实关系,本次工作营还将去到四川安仁,邀请到建筑师刘家琨,以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01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李翔宁教授,共同参与到“地方的灵魂·OCT四川•安仁林盘文化论坛”中来,探讨数字人文时代背景所赋予川西林盘文化的多重可能。


此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童明教授将在苏州拙政园为工作营的参与者们带来一场讲座,“一瞥”中国文化体系下的设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