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逝者如斯》

 

策展人

李翔宁

 

学术顾问

斯坦法诺·博埃里

 

助理策展人

莫万莉、胥一波、白亦雄

 

艺术家

柳亦春、邱岸雄、金望

 

开幕

2021.04.22

 

展期

2021.04.22 - 2021.07.15

 

主场馆

APSMUSEUM,上海陆家嘴中心L+MALL三楼301

 

分场馆

边园,上海杨树浦煤气厂码头;或其他地区景象

 

联合主办

欣稚锋艺术机构、陆家嘴中心L+MALL

 

支持单位

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马刺画廊、MANA新媒体艺术站

 

特别鸣谢

利亚德集团 | 蓝硕文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春季大展《逝者如斯》盛大开幕

从江滨到陆家嘴,艺术的跨界与跨越时间

 

422日,由建筑师柳亦春、艺术家邱岸雄、音乐家金望带来的沉浸式空间艺术展“逝者如斯”在黄浦江畔的“边园”与陆家嘴APSMUSEUM以交互的形式开幕,杨浦滨江上工业记忆的厚重与一江之隔浦东陆家嘴的活力构成一曲“复调”。

在阐述两个地点与展览名“逝者如斯”的关系时,展览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说:“‘逝者如斯’讲述了空间和时间的关系,将‘边园’跨越时间的‘废墟’感,带到美术馆内,将现有的江边影像与艺术家的作品互相感应,形成此在和彼在的关联。”

展览现场 APSMUSEUM《逝者如斯》

 

站在杨浦滨江的“边园”二层的露台,眼前是江水缓缓流过,一位演奏家吹着双簧管,都市风景推到了远方,框景中的城市、远处的发电厂,在建筑的废墟和新的风景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似乎成为了风景的注脚。

站在“边园”上看到黄浦江和老电厂。

 

浦东陆家嘴腹地,陆家嘴中心 APSMUSEUM内,步入长长的廊道,“边园”之上的场景在此处传送于一面长墙和一张长屏之上。柳亦春在此以一种抽象的方式重构了江边的现实空间,邱岸雄的创作则通过一系列逐渐悬浮与失重的人与物,赋予了这城市的日常之景以一种超现实之“轻”。

APSMUSEUM,杨浦滨江的实时传送影像,与馆内行走的人、与邱岸雄的影像叠加。

 

此处的影像实时传送到“边园”的显示屏上,叠加废墟风景与喧嚣时尚,以沉浸式装置连接,如同两个容器,承载了上海工业的历史和繁华的当下,艺术作品在其间也提示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与物的状态。

观众一点屏幕,屏幕中的动画便飘向天空。

 

“边园”与APSMUSEUM,现实与虚拟的叠合

 

“边园”并非一座园,而是一段有着废墟感的、原是煤码头边抵挡煤炭滑落的墙,2019年建筑师柳亦春借鉴中国园林“因借体宜”的建造规则,将其改造为如今的“边园”。

改造后,煤码头边抵挡煤炭滑落的墙成为了“边园”。

 

其实,原来此处有两堵墙,另外一堵墙被粉碎之后,建筑的碎块被扔在了码头跟防汛墙之间,日积月累,泥土进入缝隙当中,长出了丛生的杂草树木、保留下的墙,与粉碎的另一堵墙的碎片共同形成了一种风景般存在的整体。如今虽然经历改建成为了“风景”,却依旧带着荒芜之感,也恰是这种风景,传递了黄浦江边工业历史的时间感,也传递了杨浦滨江过去相对处于上海城市边缘地带的地理特征。

“边园”面对黄浦江

 

柳亦春曾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回忆首次来到这片杨浦大桥以北的场地,“(它们)如同某种废墟一般存在,因为长期闲置、梁柱已经破损,有些泥土落在上面,长出了杂草,甚至树木,似乎这些废墟都在以某种方式向自然回归。”柳亦春说,“我们今天要在废墟上重新去建造,从某种程度上是在终止它向自然回归的过程,这样的终止对废墟意味着什么?”

改造前,近乎回归自然的场地。

 

柳亦春在讲述“边园”时,多次使用了“废墟”与“痕迹”两词,“同一个东西,既可以理解为是‘废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痕迹’。当废墟转化为新建筑的一部分时,它就变成了原来场地上的一种痕迹,并以一种新的方式把它固化。所以我觉得这是两种不同的、对于时间的理解,‘废墟’好像是一种消失,‘痕迹’好像是一种保持。”“我想让这个地方被改造了之后,仍然能极大程度保留住原来场地与都市生活有所疏离的荒芜场景。”

杨浦滨江的“边园”。©田方方

 

改造后的“边园”原来的场地、现有的杂草树木构成风景。©田方方

 

APSMUSEUM是欣稚锋艺术机构(Art Pioneer Studio)及其创始人汪斌创立的“非营利”艺术空间,也是一个实验性的空间,虽然坐落于商场之内,但不吝啬其艺术追求,邀请意大利建筑师斯坦法诺·博埃里做空间设计(担任此次展览的学术顾问),202011月举办开馆展,“空间领导者”也邀请到不少国际大牌艺术家的参与。在此之前,欣稚锋艺术机构承担了杨浦滨江永久公共艺术作品的策展、全程监理、执行总控。对于公共艺术、艺术与空间环境的关联等议题,一直在做跨学科的融合和探索。

APSMUSEUM《逝者如斯》展

 

APSMUSEUM也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它所在的处的陆家嘴区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产物,其关注的城市议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随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所产生的。

此次展览中,APSMUSEUM被打造称一个超现实的空间,柳亦春从建筑介入的角度,将两处链接,APSMUSEUM里的长长的走道和屏幕与“边园”的长墙形成了物理上的呼应。邱岸雄的剪影动画中的人与物慢慢离开地面、飘向天空,人走在其中,彷佛亦是一种游园。

 陆家嘴中心 APSMUSEUM内,步入长长的廊道,“边园”之上的场景在此处传送于一面长墙和一张长屏之上。

 

这个空间与“边园”的现实空间对应,在现实与虚拟的叠合,形成了对熟悉的日常城市空间的陌生化体验。“将江边物质世界里的边园和美术馆中影像建构起来的想象的边园,跨时空地连接起来。美术馆的边园更通过数据传输反身植入江边的现实存在。此边园是彼边园的影像孪生,更是对彼边园的意义诠释与再造。”李翔宁说。

 

柳亦春改造的“边园”

 

柳亦春、邱岸雄、金望带有“文人意识”的跨界合作

 

第一次看到邱岸雄的作品是在2006年的上海双年展上,当时他以丙烯调水的水墨语言制成动画《新山海经I》,讲述城市发展中的能源问题,没有过多的语言却引起了当时很多人的共鸣。

自此之后,他陆续在2009年和2017年完成了《新山海经II》和《新山海经III》,与创作时间相关,其关注的点从“能源冲突”到“太空与生物技术”,直至网络时代下现实与虚拟的探讨。似乎每个人都身处都市“新山海经”,而其中出现的每一个“怪力乱神”也都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物体。在带有中国古人意象的“城市山水”中,照见的是自己。

《新山海经三》,2013-2017,水墨动画

 

《新山海经三》,2013-2017,水墨动画

 

邱岸雄出生于1972年,上世纪70年代到今天,中国人生活的变化是有史以来最巨大也是最奇特的——从一个依靠土地吃饭的农耕社会进入了一个农业、工业、后工业消费、信息社会的混杂体。一些曾经出现的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在当下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很多事情可以在智能手机上解决,只要有一根网线就能通向外面的世界。躺在沙发上边能参与社会重大事件,这一切都变得轻松和容易,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变“轻”了。

 

展览现场

 

邱岸雄为此次展览定制影像作品,便让人感到一种“轻”。小女孩的剪影走入屏幕,吹散手中的肥皂泡,小狗脱离地心引力轻轻飘起,再一触碰,人也将被轻轻带起……但都轻如纸片,却没有自己的面目,与真实的生活产生了分离。

展览现场

 

“互联网建构了一个失重的世界,不仅是生活的失重,我们对时间的感受也失去了重量,碎片化的信息打碎了时间的连贯性,只有当下发生的事情才能吸引网络大众的关注,而昨天的事情就被遗忘,在网络社会里越短暂而刺激的信息越有效,冗长而理性的知识少有人问津,在昨天就被遗忘的时间感里,我们丧失了时间的纵深,就更遑论历史感了,时间的重量在这个失重的时代逐渐消失。” 邱岸雄说。

回忆我们经历的时代,手机屏幕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社交媒体平台像一个饕餮巨兽,可以吞下任何东西,只要能带来流量。所有人的生活都被卷入这场无休止的全民狂欢表演。

 

APSMUSEUM《逝者如斯》

 

邱岸雄的影像,连同APSMUSEUM展览开幕的热闹,被投射到柳亦春“边园”建筑之中,叠加着黄浦江上的来往船只,以及孤独的乐声。建筑本身历史感的废墟感和重量感将当代生活的“轻”衬托得更为“虚芜”。

虚拟与现实之中,两位乐手一位在“边园”吹着双簧管、一位在APSMUSEUM拉奏中提琴,一江之隔,两种周遭,以音乐对话。他们奏出的曲子出自金望。这个名字或在视觉艺术领域相对陌生,但在音乐领域,他的室内乐作品曾多次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香港艺术节等音乐会上演出,并与杨福东、邱岸雄有多次合作。“大多数的音乐都有特定的演奏场合,但这次是两个不同的空间,同时演奏音乐,也给了不少想像的空间,也以此表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空概念。”金望说。

展览现场

 

虽然,艺术、音乐和建筑虽然讲述着各自的故事,但艺术是最终的载体。在开幕当日,还有一场论坛,策展人和三位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展览对自己的启发。李翔宁从黄浦江贯通和城市空间艺术季为基础,讲述艺术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柳亦春以“美术馆的边界”为题,讲述自己的建筑实践,并借“边园”,讲述美术馆的艺术如何融入公共身后中。而汪斌做公共艺术和APSMUSEUM的初衷也是想让“白盒子”里的艺术家被更多人了解,其很多实践也与场域、跨领域的合作有过,这次加入了科技和艺术的互动。

开幕论坛

 

据悉,今年6月,“边园”分会场将移师秦皇岛阿那亚孤独图书馆,届时将面对大海,讲述“一城一故事”,未来展览还会有更多巡展,不同空间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关于策展人

 

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名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和策展人,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建筑评论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建筑杂志Architecture China主编,曾担任密斯凡德罗奖欧盟建筑奖等国际重要奖项评委,曾担任米兰三年展中国建筑师展、哈佛大学中国建筑展、深圳双年展、西岸双年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等重大展览的策展人。2017年釜山建筑文化节艺术总监和2018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他的近期著作包括Made in ShanghaiShanghai RegenerationTowards a Critical Pragmatism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 China等。

 

关于学术顾问

 

斯坦法诺·博埃里,世界著名的建筑师,策展,评论家及教育家。

博埃1989在威尼斯IUAV学获得博学位。2011年至2013年,他曾担任米兰市副市, 主管文化时尚,并是米兰2015世博会总规划师及命题人,前是佛罗伦萨市首席城市化专家顾问。博埃同时是米兰大学城市学教授,曾执教于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荷兰贝拉罕建筑研究所,莫斯科斯特来卡等国际著名建筑院校。

2007开始,博埃担任意建筑节策展人,目前也是圣保罗Calling的策展人,同时也是 2015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主馆特邀策展人。其著名建筑作品包括米兰的垂直森林,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整体规划,世界 G8峰会场馆规划及建筑改造,赛地中海文化中等。他的作品与设计曾在威尼斯双展,兰三年展,德国卡塞尔艺术大展,波尔多恩雷夫建筑展,柏当代艺术中心,巴黎当代艺术博物馆,维也纳的Generali 会,东京TNProbe等国际著名艺术馆展出。

 

关于助理策展人

 

莫万莉,青年建筑学者,策展人。

她曾策划“甜蜜的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7)和“止物”(北京OCAT研究中心,2018)等展览,并担任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和上海2017城市空间艺术季助理策展人。自2018年,她担任Architecture China杂志执行编辑。她曾在包括《建筑学报》、《时代建筑》、《城市-环境-设计》、Retrospecta、《Wallpaper卷宗》、《艺术新闻》等刊物多次发表文章。

莫万莉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博士候选人。她于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

 

胥一波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美术学院客座讲师。

胥一波博士是中国“垂直森林”和“森林之城”的践行者,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Stefano Boeri Architetti)的中国合伙人/主持建筑师、总经理、米兰三年展中国区总协调。

在欧洲与中国有数十年绿色设计实践经验,曾任职于米兰的齐诺·祖奇事务所(CZA),鹿特丹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曾任教于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学院,并在 CTBUH 上 海国际研讨会、CTBUH 芝加哥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等。曾参与国内外多项建筑展览活动,包括 2014 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北京设计周,上海 2015 城市空间季,上海 2116 计划,上海 2017 年城市空间火星种植计划等。将米兰垂直森林概念引入国内,负责建设了南京江北垂直森林,黄冈垂直森林城市综合体,上海百联集团衍庆里时尚中心改造,‘疗愈之山’深圳无障碍双创中心等。

 

白亦雄,罗德岛设计学院室内建筑本科在读生,重点学习方向为空间体验和适应性再利用。

 

关于艺术家

 

柳亦春,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创始合伙人。

曾受邀在哈佛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法兰西建筑学院、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等多所大学或机构演讲。其设计作品受邀参加了在上海、北京、香港、巴黎、波尔多、里昂、杜塞多夫、鹿特丹、布鲁塞尔、柏林、米兰、威尼斯、布拉格、巴塞罗那、维也纳、日内瓦、波士顿、东京、首尔等地举办的重要国际建筑与艺术展,如法国蓬皮杜中心当代中国建筑与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等。其代表作品龙美术馆西岸馆在超过26个国家的建筑与时尚杂志上广泛发表。曾获由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的年度全球十佳“设计先锋”以及英国AR新锐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美国AIA建筑类最佳荣誉奖、亚洲建筑协会建筑奖金奖、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等。

 

邱岸雄,1972年出生于四川,199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03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作品涉及动画,绘画,装置,录像等不同媒介。其作品以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结合新媒体形式表达其对当代社会批判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代表作品有动画片《新山海经》,《民国风景》,《山河梦影》,影像装置《为了忘却的记忆》。于2007年创立“未知博物馆”,是近年当代艺术生态建设中的活跃力量。

邱岸雄最新的作品包括大幅的绘画,动画以及录像装置。如邱岸雄2006年的作品《新山海经》是由千余张水墨画联接而成的动画作品。这件作品的名字本身就取自中国的传统神话《山海经》。除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整个作品同时具有梦幻的色彩:细致明确的图像加上让人难以置信的叙述,忠实地描绘了我们所生活的荒谬的周遭世界。

作品为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哥本哈根Aken现代美术馆,香港美术馆,堪萨斯大学Spencer Museum, 东京现代美术馆(MOT),奥斯陆 Astrup Fearnley现代美术馆,苏黎世Kunst Halle,悉尼白兔美术馆,香港M+当代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金望,作曲家,1978年生于中国上海。

其室内乐作品曾多次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香港艺术节等音乐会上演出。除了纯音乐作品的创作,金望还与各领域艺术家广泛合作。与艺术家杨福东合作多部艺术电影以及多媒体影像作品如《陌生天堂》、《竹林七贤》、《断桥无雪》、《第五夜》,参展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利物浦艺术节、卡内基国际艺术展、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德国汉诺威电影节等多个艺展及影展。2010年为杨福东执导的意大利著名服装品牌PRADA广告艺术短片《First Spring》创作音乐,通过PRADA官方网站播出。

为艺术家邱岸雄的水墨动画影像作品《新山海经之一》New Book of Mountains and Seas Part 12006)、《新山海经之二》New Book of Mountains and Seas Part 22007)、《民国风景》Minguo Landcape2007)、《山河梦影》Temptation of the land2009)、《肖像》(2011)等创作音乐,曾展出于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美国斯宾塞美术馆、德国Barbara Gross画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开罗双年展、日本东京现代美术馆、亚太三年展、卢森堡现代美术馆、挪威现代美术馆等。2011年金望与邱岸雄合作的声音装置作品《基音》Fundamental Tone在上海当代美术馆《关注 Follow》展出。

金望2007年获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古典音乐大奖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