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瑞士Holcim基金会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5所世界知名院校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可持续建筑大赛揭晓,我院建筑系主任常青教授主持的“杭州来氏聚落保护与再生设计”,从300多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亚太区最高金奖。国际评委的评语是:作品对中国旧城变迁中的焦点问题作出了富有创意的回应,并成功地演示出;新的都市空间是可以被整合到传统的环境肌理之中,从而使二者融为一体……
老建筑不仅仅用来“瞻仰”
依托杭州的钱塘古镇长河,有个近900年历史的来氏家族聚落曾经十分兴旺,如今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常青教授说,他的设计不会把一个原本活生生的人居环境,变成一个基本只具备观光功能的“老建筑博物馆”。因此,在保护和发扬光大优秀遗产过程中“再生”的社区里,还会安置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原住民。
古镇过去的建筑和文化中所有优秀的东西都会保存,但今天的人当然不可能再回到当年那种挑河水点油灯刷马桶的老时光,因此,今天建筑的任务不是去“固化”历史,而是让历史和现在的人共同“活”着,也只有“活着”才能有发展……曾获建筑工学博士学位,又在美国大学担任过客座教授,同时还应邀担任亚洲唯一被邀请的瑞士苏黎世高工(ETH)建筑系国际评估委员的常青教授,其建筑理念因“可持续发展”而“棋高一着”。
不久的将来,沪上将出现以现有旧厂房为基础的保护性再生的全新概念的“东外滩”,但很少有人知晓主持这项概念规划的设计师常青的名字。常青教授曾主持了广受好评的外滩9号“轮船招商总局大楼保护与再生工程”“外滩源项目前期研究与概念设计”、上海市援藏重点项目日喀则小布达拉宫“桑珠孜宗堡复原工程”等。他一直追求的是,作为一名建筑师,自己的作品是否能真正给人带来高品质的享受。
为热门专业再添新亮点
同济大学建筑系向来是报考的热门专业,但常青教授近几年和同事们又创造出了一个新亮点——我国建筑院系中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新专业,仅仅3年时间就在招生排行榜中名列同济前3名。此外,常青教授本人所授课程也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上海市精品课程荣誉,他讲课的教室总是人满为患。
1998年,常青教授被选为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研究学者,连续主持完成了“建筑人类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风土建筑遗产整体保护与利用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地方政府委托的科研和工程研究项目。他所撰《中华建筑志》一书作为百卷学术工程之一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最高奖,他的风土建筑课题获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编著的《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大都会从这里开始》出版后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