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获中欧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竞赛优胜奖
发布时间:2005-12-23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城市规划中,是作为第一印象因素考虑的。而对城市原有交通状况的重新规划,需要规划师大胆思考、勇于创意。12月25日,在“城市机动性与可持续发展”中欧大学联合竞赛报告研讨会上,获得竞赛优胜奖的范晓喻、薛慧明、刘晓勇介绍了获奖作品《情感》的整个构思,令人耳目一新。设计以徐家汇为蓝本,在设计中提出了“换乘盒子”的想法:通过建造一个多层建筑,将地面交通、地铁、停车、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效分布在几个层面中进行分流、衔接,方便市民一站式换乘。作品还提出发挥徐家汇的原有文化特色,围绕徐家汇商圈铺设一条人行环道,以天桥或者地道的形式避开机动车辆,使市民在从商厦到商厦间的室外道路上既可休闲娱乐,又能观光城市文化风景。
    “城市机动性与可持续发展”中欧大学联合竞赛,由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资助,我校与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荷兰贝尔格拉建筑学院、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法国塞纳建筑学院共同参加。竞赛以上海的徐家汇,武汉长江一桥的两端(包括首义广场)和广州荔湾公园西侧的码头地区为目标,同一个场地中欧各大学分别组织团队研究。整个竞赛工作从2005年3月开始,共提交了21个方案。经过来自中国、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评委的反复评审,同济大学《情感》与华南理工大学《城市的合并》、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中间者》一道获得优胜奖。另外我校学生作品《绿坡》获得荣誉奖。
    报告会上,我校学生就提交的5个方案分别进行了阐述,来自申通地铁股份公司的专家和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资助教席教授朗瑟先生进行了点评。
    城市机动性问题是城市规划所必须面对的,要在环境、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寻求平衡解决方案,据本次竞赛的中国方面协调人、我院城市规划系博导潘海啸教授介绍,“本次设计竞赛是中欧大学生一次设计思想的碰撞,促进学生对城市复杂性、冲突性、矛盾性的思考,因此设计创意是重要的考量之一,竞赛标地交通矛盾突出,地区特征明显,通过细致地分层分类讨论,大学生们的设计创意有很好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