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教育之“变”
发布时间:2006-01-10
    中国建筑师遇到了历史上空前难得的建筑环境和时机,也的确为城市建造了无数的房屋工程,然而却罕有建筑能载入史册。看看我们的城市和街道,就知道我们没能给后人留下可以沾沾自喜的资本,某种程度给予的是种破坏。自诩为大智的商人和官员意识到本土建筑师的能力欠缺,于是大批的外来建筑师以至建筑大师纷至沓来,试图标榜和拯救中国建筑,一个个标新立异、巨资投入的工程在一片片痛心和舆论中树立起来。
    有人说:这是一个国家在建筑复兴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和付出的昂贵学费。人们双眼紧盯能够快速和直接带来形象效益的工程过程,从不问及学费、时间与收获是否平衡?这将是一个长夜慢慢的学习改革之路。其实大家都明白:根本改变中国建筑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
    也许是因为搞教育太漫长,不能立竿见影;也许是建筑教育长期以来的淡泊清高。总之中国建筑市场日新月异在变化,而建筑教育依然束之高阁。有人提出的好建议悄然逝去,好的教育形式只能成为一种目标和口号。
    在中国,经历了师徒传承的岁月,随着建筑和建筑教育荣登大雅之堂,手工的作坊蜕变成了课堂的说教,学习祖先和传统渐进到效仿国外。中国的建筑教育失去或者说根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这一切反映在教与学的动态和静态过程中。
    建筑原本是为人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服务的载体,发展到今天,多样化的生活方式给予建筑多样化的建造形式,那么建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应随着多样的生活而不断变化。

    变一:叙事型教学变为研究型教学
    所谓叙事型的教学方式就是照本宣科,机械的重复书本和以往的教学经验,以一种灌输方式填充课堂。这种方式的最大弊端是使学生丧失了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生将建筑设计当成了公式计算,抄袭和模仿成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设计作业的必修课。
    而一切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筑教育更应如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教师对于每个设计案例都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式,久而久之,使学生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而这种思考习惯将会使其受益一生。
    例如,利用研究型的方式分析目前国外的各种建筑流派,使学生不再盲目的跟随潮流;另外,带领学生致力于本土建筑文化和历史建筑的研究和应用,既利于教师的科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对于每一个课题设计,都采取研究问题的思考方法,找出影响其结果的各种因素,从而形成最有效的设计方案。

    变二:计划型教学变为市场型教学
    由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产生的“计划型”教学模式,大到整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小到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应该列入学年计划。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将教学当成任务,为了应付有计划的检查以及减少工作量,通常教师几年的课程设计题目和教学方式几乎不变,设计课程纸上谈兵,理念和概念成为衡量设计创新的标准。因此,很多学生在学校里似乎很有想法,而一旦走向社会,很多设计概念与实际和市场脱离。
    学校的教育原本应该走在行业前面,如今计划型的教育模式反映出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的差距。当然计划性对于学校的整体教学的秩序和安排是必须的,但是在计划的课程内容中应具有应对和调整市场反馈信息的灵活性,并将其适时的应用到课程设计和教学研究中。市场对建筑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建筑学的教育应该纳入到市场和实践的重要环节中。建筑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职业建筑师。建筑从定位选址、设计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因此,要让学生从学校起就开始接触市场,从人们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解决一个建筑设计问题,而非单纯的将建筑设计当成艺术设计。
    市场即提供了这样一个教学舞台,从设计的题目、方法、材料、功能、环境,一切源于正在进行的生活要求;并且高年级学生应该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施工工艺、建造方式以及构造节点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市场研究会增加学生进入工作的自信心,更加有效的利用大学的学习时间。
    从教与学走向市场,到学校和市场最终有机结合,达到真正的“市场型教学体系”。学校不再是封闭的研究机构,通过市场这个载体,其研究成果能够得以检验;同时市场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当前所需,通过教学研究,市场的高度扩大到社会、城市、经济等更加广泛的概念。

    变三:封闭型教学变为开放型教学
    封闭型教学一方面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脱离,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几乎全部来自于课堂和书本,学生毕业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适应实际工作要求。认识到这种弊端,目前很多学校的建筑教学增加了社会实践和考察,成为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润滑剂。
    另一方面,建筑学作为一门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和心理的综合学科,需要建筑师具有除了专业以外的综合知识和素质。在一个项目的开始和结束,建筑师需要和很多方面沟通协调,例如政府部门、法律机构等等。因此,建筑教学的课程应该变得更加开放,打破专业的界限,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例如:法律、金融、经济,这也是未来职业建筑师的要求。另外学校应提供更多的讲座、论坛信息,加强和国内相关院校以及国外建筑院校的交流和合作,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有机会体会和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灵活,更加人性。
    开放型教学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给予学生更多学习选择的机会,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浅能,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理解建筑和建筑师的工作,从而建筑教育的目的无意间到达。

    变四:教师的终身制变为聘任制
    如果说建筑教育是拯救中国建筑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教师无疑是其中更加关键的要素。尽管这些年来,不断有人提出很多好的教学改革建议,但教育质量却没有实质的变化,因为很少有教师能够将教学改革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一方面,教师缺乏主动改革的动力。目前的教育评估体系通常以教师的教学量、论文数量作为衡量教师水平以及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至于教师的授课方法、教学内容、教学中投入的心血,由于没有量化标准,因此无从评定。久而久之,教师沿袭驾熟就轻的老一套方法、教案,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开展第二职业。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能力芷待提高。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要求老师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而我国的教师大部分来源于本国传统教育,并且很多教师几乎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和深厚的艺术和文化底蕴是高校建筑教师的普遍问题。
    尽管国家给予了相关政策,支持教师从事设计实践,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职业建筑师加入到教师的队伍。因为职业建筑师具有非常丰富的工程经验和独到的设计体会,这种经验会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对学生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有必要聘请社会上的艺术家、文学家加入到建筑教育队伍。建筑原本可以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只有多方面的汲取养分,我们的建筑教育才会饱满。
    令人高兴的是,很多卓有成就的职业建筑师和艺术家都希望到高校讲学;但令人不解的是,高校的大门始终没有向他们敞开。据说,这是一种地盘的自我保护。但同时也反映了高校教师的不自信。要知道:敞开教育之门,相互学习才能进步。
    另外,学校要改进教师的评估体系,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良性循环。对于不符合教师资格的教师,学校具有解聘的魄力,这样对教师重视教学从根本上起到激励、监督的作用。对于教师的聘用可以采取公开招聘以及聘请客座教授等多种灵活形式,真正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规划院信息中心
2006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