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联合“博思”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6-05-23

2016年5月16日,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会和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研究生会联合举办的“博思”论坛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红楼)B231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期“博思”论坛的主题为“测绘新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发展前沿”。参与本次学术论坛的评审嘉宾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宋小冬老师、肖扬老师和扈龑喆老师以及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石忆邵老师和叶勤老师。

晚上6点30分,论坛准时开始。四位主讲人分为两组进行主题报告,每组报告结束后由评审老师进行点评。第一位进行报告的是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丁亮博士,他的报告题目是:“上海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若干问题探讨”。丁亮博士首先提出几个问题:公共中心在哪?公共中心范围多大?公共中心能级高低如何区分?……接着,丁亮博士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手机信令进行工作地、居住地及游憩活动地的识别,以及如何确定各种活动在空间上的关系,然后推算出中心城区各种职能的直接影响范围。在第二部分,丁亮博士介绍了自己关于上海主城区公共中心体系的研究,包括就业中心和商业中心的识别及其能级特征和区分、公共中心势力范围等。其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功能混合度和功能联系等方面探讨了就业与居住、游憩与居住之间的空间关系,并且提出了关于公共中心体系布局的建议。最后,丁亮博士介绍了运用大数据验证经典理论模型——Huff模型的方法及其结论。第二位汇报的是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的吴婕博士,她的汇报题目是:“基于SLEUTH模型的上海市建设用地变化多情景模拟”。吴婕博士基于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扩张导致了一系列“城市病”的出现,认为分析城市扩展程序,模拟、预测城市的动态发展变化,有效避免城市扩张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研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接着,吴婕博士对比分析了CLUE-S模型、LTM模型、SLEUTH模型的优劣,最终选定SLEUTH模型进行上海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模拟,然后吴婕博士介绍了如何处理各项数据以及设定四种发展情景,最后进行建设用地的变化模拟。第一组博士汇报结束后,点评老师从研究的种类、研究数据来源和准确性问题、研究模型的应用问题、分析的尺度几个方面对两位博士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并于两位博士就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二组首先进行汇报的是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晏龙旭博士,汇报题目是:“上海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方法与发现”。晏博士介绍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关于核密度估计、如何识别城市中心体系、生活中心评估、生活中心优化四个方面的思考以及对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工具。晏博士通过分析既有分析方法的问题并辅以现有实际情况的实证,认为城市研究中的数据分析需要围绕实践问题,并且在理论、数据和方法之间构成比较严谨的逻辑。第二位汇报的是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的罗新博士,罗新博士的汇报题目是:“光学遥感影像水体提取方法研究及其在城市洪涝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罗新博士介绍了主要使用多光谱遥感影像Landsat OLI数据进行水体提取、水体阈值自动选取、一维Otsu算法的应用等方法,以及基于Landsat OLI影像的城市区域亚像元级水体提取的实验方法、高光谱遥感影像水体提取研究的方法。随后,罗新博士介绍了光学遥感影像水体提取方法在进行洪涝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并总结了这一方法的优点。两位博士汇报结束后,点评老师从研究题目的选取、遥感技术的局限和精度问题、GIS研究在城市规划中划分尺度和研究思路的匹配、生活圈的研究方法、城市防洪防老问题的特点等几个问题进行了点评,并且对两位博士后续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整个论坛在非常自由与热烈的氛围中进行,主讲人的报告内容既有研究深度又深入浅出,得到到场点评老师和学子的肯定,讨论和点评环节互动良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论坛于晚上九点在轻松愉快和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完美结束。本次“博思”论坛响应学校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号召,实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之间相关学科的对话和思想碰撞,为到场学子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思路,推动了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此外,本次论坛还为两个学院间的合作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增进两院友谊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