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同济大学CAUP国际设计暑期学校志愿者招募
发布时间:2015-07-28

一、背景

       同济CAUP国际设计暑期学校已经持续举办了10届,已形成良好的传统,今年由建筑系主持该次暑期学校的承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将邀请国内、国际著名建筑及设计类院校师生参与为期2周(8月9日-22日)的2015国际设计暑期学校,探讨并形成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学术深度的设计成果,期间还将组织一到两次参观活动,以增进学生对中国城市与环境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切身体验。国际设计暑期学校的设计成果将进行展览、评奖和暑期学校设计成果专辑出版。

 

二、机构组织

赞助机构: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三、主题

设计应对雾霾——热力学方法论在中国

       自由新闻人柴静的《苍穹之下》在2015年初通过社交网络与视频网站迅速传播。此片将原本躲藏在技术壁垒后的雾霾问题设置为一个可供公众讨论的议题,并促使规划、建筑、制造与能源领域的职业人士去构建一个整合多种专业的方法论框架,以此来分析并诊断当前中国的城市与环境问题。可以作为参考的是,二战以后的西方世界正在经历类似的能源与环境危机:1950年代的伦敦出现了雾霾污染致死事件;洛杉矶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光化学烟雾问题;巴黎直到现在依然受雾霾困扰,并试图用汽车限号的方法减少雾霾天气。巴克敏斯特·富勒对笼罩在纽约曼哈顿岛上空的大穹窿的设想正反映了西方高速现代化时期的急遽上升的环境关切。

       自1865年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以来,“熵”作为一种重要的系统状态参数被引入物质的组织形式研究,一百年后,普利高津(Ilya Prigogine)对耗散系统与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研究创立了复杂科学的基础。热力学与复杂科学将城市与建筑看做一个边界开放的物质与能量的组织系统,这对现代主义的决定论的、封闭的、技术至上的城市观是一种革命。自空调发明以来,建筑就常常被设计为一个封闭的微气候系统,这一系统完全建立在化石燃料的消耗上。建筑师需要重新去发现传统城市的灵活开放的环境策略,因为在那样的城市系统中,建筑的微气候与城市或区域的大气候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建筑通过主动的调控与外部气候系统之间的边界关系来适应并创造非对抗性的内部微气候。

       从这一理念出发,本次工作鼓励营员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气候适应措施出发,研究中国传统城市的微气候营造方式(城市布局,建筑型制,可变空间,材料做法等等),通过建造结构装置等方法来研究基于传统中国建筑的技术文化。同时,我们将对中国当前的环境问题以及它所联系的建筑实践现象进行批判,并总结出一套针对中国当前环境问题的新方法论。我们主张运用热力学与复杂科学的思维方法,重构中国当代城市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的边界问题,物质问题,能量流问题与组织形式问题,并对现代主义的建筑体系进行深刻的反思。

 

四、志愿者招募征集

志愿者报名均以提交申请表的方式,具体要求参见申请表(附件2志愿者招募)

请于2015年8月4日前将填写好的申请表及相关附件(如简历、作品集等,此项可选)发送至 2015tongjisummerschool@tongj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