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师与同学们的支持下,城市徒步第一期的徒步与沙龙活动暂告一段落。
8场徒步,5场沙龙,一场展览,十多位老师,百余名同学,我们的脚步已经开始走出自己的地图,去丈量、去触摸、去感受,我们用相机拍下的不仅仅是城市的光景,也是CAUP人对城市的解读与关心。那些在老师详细讲解中的顿悟,在交流中碰撞出的想法,是这场城市之旅最美的成果。
也许我们走的还不够远,看得还不够深,但这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希望城市徒步的萌芽,也是各位的城市理想的萌芽,不管你是什么专业,这里都为你提供了一个平台,去体验,去发现。
徒步片段回顾
l 4月21日 胡炜老师带队 地点:诸翟镇
徒步从质朴的村镇走到外国人极多的住宅区,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它们相互碰撞,融合——有热闹的街道,也有高品质的小区环境。虽在郊区,却清静而真实。
l 4月22日 李晴老师带队 地点:南京东路至外滩源
这场徒步我们和中国美院的同学一起在徒步中了解南京东路和外滩的发展历史,是行走,亦是回忆过往。
l 4月29日 董楠楠老师带队 地点:苏州河沿岸
5小时,约18公里,Oruxmaps,无线信号发射器,录音笔……这是一场高科技的城市大暴走,在苏州河沿岸,深藏不漏的优秀历史建筑,安静的景观公园,高得吓人的“水景住宅”,时光打磨过的旧民居……5个小时的路程里,亦晴亦雨,改造过后苏州河沿岸景观变幻,我们在走、在看、在交流、在发现。
l 4月29日 张松老师带队 地点:静安区
静安别墅、马勒别墅、毛泽东旧居……历史建筑,是个永恒的话题。它们有的因为历史名人的缘故有幸保留;有的虽有很好的品质却摆脱不了拆迁的命运,或者与周围城市的关系不好。但它们是城市个性的体现,是城市的记忆,是拆是留,如何保护,会不会有更多的人走到这条路上来?
l 4月29日 王方戟老师带队 地点:虹镇老街
天气有些闷热,中间还夹了几段雨,大家穿行在狭小的自建棚户区和宽敞的新建住宅区之间,感受建筑在人体尺度上对人的挤压,思考城市对建筑的影响。讨论比较积极,时而构造、时而材料、时而政策、时而建筑设计方法,大家都饶有兴致地听与思考,而老师更是用心地与我们分享他的经验……
l 4月29日 李华老师带队 地点:常熟路
李华老师徒步组的文艺徒步之旅沿陕西南路,复兴中路,淮海中路等行走,途径多个历史保护公寓,其风格多样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当年租界区的建筑特色。
l 5月6日 左琰老师带队 地点:湖丝栈
湖丝栈创意工厂的半木明舍里,有形式简约、精细手工制作的原木家具,时尚且不失趣味的家居配饰摆设,风格独特的木质首饰,无不充满东方哲学的审美。这里不仅仅售卖设计作品,更是在传递一种优雅而诗意的生活方式。
l 5月13日 卢永毅老师带队 地点:徐家汇历史场所
在现代的钢筋玻璃制造的庞然大物当中,具有明显宗教特色的老建筑艰难地生存,这儿本是它们的地盘,而如今在一群钢铁巨擘面前,这些元老们倒显得那般拘谨且格格不入。徐家汇老地图与现状地图已无法契合,那些曾经见证了徐家汇变迁的老建筑原来早就做了城市发展的牺牲品。这场徒步,有关历史——作为历史载体之一的老建筑,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还能坚持多久?
沙龙情况小结
l 5月4日 李华老师组和胡炜老师组
每个徒步成员分别讲述了他们的徒步故事,分享了在徒步过程中拍下来的照片以及事后精心整理的ppt、速写等,大家都结合自身的经历针对一些城市问题和城市现象发表看法。由于两位老师的与日本都有一定的渊源,他们不约而同地把中国的城市与日本的城市做了比较,他们还跟同学们分享了一些有趣的日本城市现象——日本的城乡差距不如中国的大,城市和乡村都拥有良好的卫生条件等等。
l 5月10日 王方戟老师组
这可谓讨论最热烈的一场沙龙,几位未参加徒步的研究生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大家从徒步过程记录的视频和照片出发,就“‘千城一面’是否真的存在及其产生原因”,“规划与未规划的区别”,“规划与现实的差别”等几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结合徒步照片和各自做过的设计,各抒己见。不同专业和不同经历的人在一起,一场城市徒步就能引发这样多的思考,可见我们都有一颗改善城市的心,有一个关于城市的梦,只是需要更多的体验和思考来实现。
l 5月11日 董楠楠老师组和张松老师组
大概是周五的缘故,参加沙龙的同学并不是很多,于是就有了更多老师发言的机会,谈谈专业间的交流,基地调研的方法,反推的能力,谈谈老建筑的维护,城市发展与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再谈谈一个人与一群人的不同尺度,“形式”的原意,解决问题与保护个性……从方法到现象,再到结合个人经历的一些杂谈,这种讨论简单,却有意思。我们总是在给老师看方案,评设计,却缺少这样氛围轻松的随意交谈,或许听他们讲讲自己上学时的故事,讲讲自己的抱负,也能收获很多。
l 5月24日 左琰老师组
2012年5月22日城市徒步左琰老师的沙龙于C1会议室准时召开,由于徒步时参观更多的是创意家居,所以沙龙时讨论的话题集中在了美学与艺术,英国人宁愿不要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这样浪漫的话语其实反映出了一个民族对于艺术和美的重视,沙龙的后期,忘记了沙龙的朱宇辉老师姗姗来迟,但他一出现就引起了全场的一阵欢呼,由于徒步当天并没有朱老师的参与,因此,所有人又一次回顾了当天的行程,期间朱老师与左老师也对许多照片中的内容进行了点评。最后,在朱老师和左老师的沙龙总结中左老师带队的徒步终于顺利拉下了帷幕,让我们一同期待下一次更精彩的城市徒步,走出属于自己的地图。
l 5月24日 卢永毅老师组
在沙龙过程中,卢永毅老师再次为我们讲述了她眼中的徐家汇,她认为徐家汇汇集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同时在徐家汇的外国传教士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信息。此外,作为嘉宾老师的刘刚老师则由我们的活动延伸到我们的学习中,刘老师指出学生目前阶段对“专业”的认识还不足,同时对于专业相关的书籍阅读不足。
展览情况
尽管第一期的徒步活动的徒步和沙龙过程中还有诸多不足,但同学们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我们需要的不是专业摄影师和文学家,而是一颗发现城市的心,因此我们珍视所有展览的成果,用心办好第一期成果展。
历时1周多准备,所有展板的设计和制作都由工作人员亲手完成,收集同学们的成果、整理、打印、布展,即便是其中最辛苦的活——切200多块瓦楞纸板——也由我们亲手完成,以使得成果照片都从纸面上凸出来了,从而获得更强的视觉效果。遵循着绿色环保的理念,我们希望这些展板可以重复使用,见证我们每一期的成果展。
另外,优秀的成果照片还被制成了明信片和小礼物,将赠送给老师和同学们。
城市徒步的脚印才刚刚开始踏出校园,第一期的徒步和沙龙带给大家的体验和思考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在这个活动里,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希望你们的脚步能与我们一起走得更远更久;希望我们大家的努力,能给城市一个更美的未来。
接下来的第一期徒步成果展,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