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主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隆重召开。我院景观学系主任韩锋教授团队受邀参加会议,并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
HIST成立于2011年,是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基于空间技术的世界遗产研究机构,致力于利用前沿技术帮助UNESCO成员国监测和保护世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服务UNESCO名录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在HIST成立十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探讨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高新技术,加强名录遗产相关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HIST组织召开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海报
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故宫博物院、UNESCO生态与地球科学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保护中心等遗产研究机构、主管部门及管理机构的12位专家发表专题报告,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前沿技术推动UNESCO名录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除了现场参会嘉宾以外,共有约20万观众在腾讯新闻直播平台上观看会议直播。
HIST副主任王心源研究员、副主任陈富龙研究员主持学术研讨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韩锋教授发表了题为《UNESCO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示范项目——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学术报告。报告回顾了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的国际背景和总体目标,全面介绍了团队近年来完成的武陵源示范项目。报告指出,该项目厘清了中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价值体系认知,实践并拓展了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了示范项目平台的优势,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旅游发展与社区参与协同的可持续做出了示范性探索和中国贡献。
韩锋教授发表学术报告:《UNESCO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示范项目——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
3月17日,韩锋教授带领同济大学团队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并与中心领导和团队代表就名录遗产保护与空间信息技术方面的合作开展深入交流。HIST副主任陈富龙研究员主持了交流会,副秘书长刘少波介绍了HIST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和重大成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韩锋教授、杨晨助理教授介绍了同济大学风景遗产团队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在国际、国内深入开展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风景名胜区保护与规划、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档案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和实践。随后,双方就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和世界遗产实践等方面的合作开展深入交流。
同济大学风景遗产团队与HIST代表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