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城市年轮”公益新天地遗产教育二课堂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2016-04-02

2016年3月27日,2016同济大学“城市年轮”项目启动仪式联合2016黄浦区“永不落幕的公益伙伴日”项目启动仪式等在上海市公益新天地园正式举行。本活动由上海市社团管理局、黄浦区妇女联合会、黄浦区半淞园街道、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AU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网易云阅读、你造设计等参与方共同发起。

启动仪式上,上海市社团管理局副局长曾永和先生围绕推广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这一主题发表了讲话、黄浦区妇女联合会陈坚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秘书长兼上海中心主任周俭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庆老师、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田亮教授、上海社会福利发展有限公司胡平波总经理介绍了项目概况及对于项目实行和未来发展的展望,知名作家、《芈月传》原作者蒋胜男女士也讲述了写作过程中的体会及作为文化人对于项目的展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庆老师介绍了“城市年轮”项目概况、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委书记刘扬老师作为“城市年轮”的指导教师被授予“公益导师”的称号、“城市年轮”大学生志愿者代表许纯同学对城市年轮项目结合亲身经历作了发言。随后,主办单位带领与会的领导和嘉宾参观了公益新天地的园区并进行了互动交流。

公益新天地前身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建立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远东最大的留养慈善机构“新普育堂”,同时也是上海儿童福利院旧址所在地。在上海市民政局的建议和委托下,公益新天地于2013年11月正式开园。“普育西路105号”重新以“公益新天地”成为公益机构和社会企业的公益活动空间和社会各界参与公益的平台。

此次同济大学“城市年轮”大学生历史遗产保护志愿服务项目首次与黄浦区的中小学合作,以公益新天地为平台,在“颂鼎社创”、“公益启晨”、“你造设计”等单位的支持下,打破了原来的单纯课堂授课的模式,采用了实地课堂讲解与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致力于将课堂的形式丰富内容充实,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从而更积极有效地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知识的传播与推广,贯彻”城市年轮“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理念。

在本年度的四季活动中,“城市年轮”的志愿者将分别以“公益新天地的前世今生——你不可不知道的普育堂”、“南市有个‘文庙’”、“城市公益徒步——上海城市遗产寻踪”、“上海里弄记忆”为主题,为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有关建筑和文化历史知识的熏陶。即将在4月份开展的“公益新天地的前世今生——你不可不知道的普育堂”将讲述公益新天地的前身普育堂的历史以及公益新天地公益精神的传承。

五年的项目实践使“城市年轮”团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而今与上海公益新天地的合作,将使得“城市年轮”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进行表达和展示,为更广泛的中小学生及其家庭传播历史遗产文化知识与历史遗产保护意识,推动“城市年轮”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城市年轮”项目介绍:

从2011年3月开始,“城市年轮”这个公益志愿项目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委的大力支持之下,依托学院所特有的建筑、城市规划、历史建筑保护等专业特长,召集、学院的学子们,运用扎实的专业背景知识,义务为上海的小学生进行历史文化遗产知识宣讲,开辟历史遗产传承的新模式。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世界遗产中心周俭教授、世界遗产中心邵甬教授等专家都对大学生志愿者们进行指导,并组建了教授顾问团队使得城市年轮有丰厚的专业基础作为支撑。亚太遗产中心更为项目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帮助项目寻找更广阔的平台与相关资源。

过去5年,“城市年轮”在杨浦、虹口、徐汇区的近20所中小学进行宣讲,宣讲场次达93次,普及小学生达2500人次以上。志愿者宣讲小组通过寓教于乐的生动形式、动人有趣的历史遗产故事、丰富多样的课堂互动,向历史遗产文化注入新鲜活力,将原本深奥难懂的概念化解为一个一个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带到小学生的课堂上,播种历史遗产文化保护的种子,引导小学生尽可能多地探知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中的无限宝藏。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老师的专业指导、同学的热情付出之下,走过五年,“城市年轮”项目累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讲课素材,也得到了许多认可。2011年,在第二届上海市“青年影响社会”十大公益项目评比活动中,“城市年轮”获得了最具潜力十大公益项目奖。2015年,“城市年轮”获选上海高校优秀志愿服务公益项目。2011年12月1日的上海青年报也刊登了城市年轮的事迹,把城市年轮的精神向社会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