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时龄:上海世博园区每幢值得保护的建筑都有保护规划
发布时间:2006-05-08
    20年来,上海在历史建筑与城市历史风貌区保护意识上有了巨大变化。比如,各区县都将辖区内的优秀历史建筑编印成册,帮助增强市民的保护意识。再如,在保护规划中提出93条“风貌道路”保护方案,可能在全国独此一家。其中53条道路要求“原汁原味”地保护,不仅保护道路本身的风貌,还包括道路两旁的建筑、景观等。

    浦东开发开放使上海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重新调整,从而令城市化程度已很高的上海,有了一个“再城市化”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建设高楼大厦,而更多地体现在对精致城市生活的内在需求,这就要求城市在文化品质、人性化上有所提升。上海过去拆掉了不少房子,但都是不成套的,没有煤卫设备,居住质量较差。在拆的同时,上海更重视保护。去年,上海市规划管理局主持进行了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规划,很不容易。由上海规划管理局牵头,多家规划设计管理单位和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与管理方法研究课题组,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思考,形成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与管理方法研究》。这不仅在国内尚属首次,而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现在,世博会建设会不会使一些上海历史建筑受到破坏引起一些人的担心。据我了解,世博园区用地基本在中山南路以南,历史上缺乏很好的建筑,基本是1949年后搭建的,有的甚至像贫民窟。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幢建筑,规划部门都作了调查,对于任何一幢值得保护的建筑,都作出了相应的保护规划,如浦西商船会馆以及江南造船厂等,都准备进行保护性利用。 

     上海发展迅速,根据统计,2004年底24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达5000多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近200幢。在城市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关键问题要考虑“创造什么样的未来”,即城市将来要变成什么样。上海现在对城市发展作了各种规划,就是在回答这一问题。其中,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不容忽视,这也是对一个城市集体记忆的保存。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空间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