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 学术论坛】“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同济论坛
发布时间:2016-06-21


“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同济论坛(2016)

The Tongji Forum on ecological wisdom inspired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practice (2016)


01  论坛的主题与议题

        由于人-地关系的深层危机,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但没有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革新而得到改善,反而因为人类的生态蒙昧而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健康生存。一批生态学者试图对比古今中西的人类发展历史,发掘和总结传统智慧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价值,努力探索传统生态智慧与当代生态科学、城乡生态规划与设计、城乡环境的可持续管理等领域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传统智慧的当代意义重新获得了广泛重视和深刻理解。为了分享生态智慧对构建韧性城乡的实践启示,促进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邀请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参加2016年7月9日-10日在中国上海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办的“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同济论坛”。

l 论坛宗旨

        论坛坚持学术的自由、民主、平等和互利四大原则,提倡学术思想的多样性和多学科的交叉性,为国内外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跨学科交流、研习、分享和宣传生态智慧引导下的城乡生态实践的平台。

l 论坛主题:生态智慧与韧性城乡构建

l 论坛议题(不限于)

        议题1:生态智慧的基本原则与获得途径。生态智慧是什么?应该包括什么?生态智慧、生态知识和生态实践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在技术至上主义盛行的现代,在许多有识之士呼吁推动“可实践科学”(actionable science)发展的当下,我们要研究、发掘、整理、发展和推广生态智慧?

        议题2:生态智慧对构建韧性城乡的实践启示。什么是韧性城乡(urbanand rural resilience)?为什么韧性城乡的构建需要生态智慧的引导?在成功的韧性城乡构建实践背后,究竟体现了什么样的生态智慧?

        议题3:东西方生态智慧实践的典型案例对比启示。在不同文化、宗教、哲学背景下取得成功的生态实践当中,体现了什么样的生态智慧?有哪些异同?对今天的生态实践有哪些启迪和借鉴作用?

        议题4:环境伦理与生态智慧。生态智慧的伦理核心和道德精髓是什么?对于体现在生态智者身上的那种精心维系人与自然之间互惠共生关系的契约精神,如何从生态伦理或生态美德伦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生态实践者的这种契约精神?

        议题5:社会学习过程对获取生态智慧的作用与意义。什么是社会学习?社会学习与构建韧性城乡的生态实践应该是什么关系?古今中外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02  论坛主办单位与学术机构

l 论坛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际生态智慧学社(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cological Wisdom)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学术期刊社

l 学术委员会主任

Professorof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Charlotte, USA;Co-Editor-in-Chief,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Editor-in-Chief, The Springer Nature EcoWISE book series

l 学术委员会成员

Jianguo Wu (邬建国),Professorof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 Global Institute of Sustainability, ArizonaState University, USA; Editor-in-Chief, Landscape Ecology

彭震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杨贵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杨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王云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Bo Yang (杨波),美国景观建筑学教育协会副主席(负责学术研究)Vice President for Research, Council of Educators inLandscape Architects(CELA)

l 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席

 Professor of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at Charlotte, USA;Co-Editor-in-Chief,Landscapeand Urban Planning; Editor-in-Chief, The Springer Nature EcoWISE book series

王云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

l 论坛组委会委员

颜文涛,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王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程相占,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

l 论坛组委会秘书

陈瑛,国际期刊《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高级编辑助理

l 论坛会务组联系人

王敏:13611844346;wmin@tongji.edu.cn

马魏魏:021-65983044,13564741380;mavivi@126.com


03  论坛主要安排

l 论坛的要求

论坛面向建筑、规划、景观、生态、地理、环境、哲学、美学等各个专业人员,在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科学、生态规划、生态工程设计和管理等领域有相关思考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论坛主办方根据提交的论文摘要,共邀请65人为论坛正式代表,其中48人作口头报告,17人作贴示报告。口头报告人发言PPT和贴示报告人POSTER(根据统一模板制作完成)应在6月30日前发往会务组王敏老师。

会议正式代表来自于不同学科,依据学科背景和论文探讨的议题,论坛分5场主旨报告,由报告主持人和讨论主持人形成双主持人制,每位报告人口头报告时间严格限定在15分钟内,时间用尽即结束发言。

本论坛不收取会务费,会议期间正式代表的就餐费用由论坛主办方承担并统一安排,但其交通、住宿等其它费用自理。论坛欢迎正式代表以外的各界人士积极报名参与,论坛期间非正式代表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自理;就餐不做统一安排。

所有上海本地的参会人员,论坛不安排住宿预订;所有外地参会代表通过回执提出住宿要求的由论坛推荐住宿酒店。因住宿分散,论坛为相应参会人员推荐了论坛注册登记和入住酒店登记的酒店清单。

l 论坛成果出版

《国际城市规划》专辑(Special Issue)

生态智慧中文丛书出版计划(科学出版社)

l 论坛地址

论坛地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

注册地址:同济迎宾馆(杨浦区彰武路69号)

同济干训楼(赤峰路50号)

白玉兰宾馆(四平路1251号)

不在上述三个酒店住宿的参会人员可于7月9日上午在论坛会场8:30-9:00现场注册


04论坛总日程

日期

时间

内容

地点

7月8日

下午(13:00-21:00)

参会人员报到和酒店入住

同济大学迎宾馆

锦江白玉兰宾馆

同济大学干训楼

晚餐18:00-19:30(正式代表)

同济迎宾馆迎宾楼1楼餐厅(彰武路)

7月9日

上午(9:00-9:30)

论坛及展览开幕式

相关领导致辞

拍集体照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

上午(9:30-12:00)

主旨报告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

午餐12:00-13:00(正式代表)

同济大学四平路本部三好坞2楼餐厅

下午(13:00-18:20)

主旨报告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

晚餐18:30-19:30(正式代表)

同济大学四平路本部三好坞2楼餐厅

晚上(20:00-10:15)

六大期刊主编/编辑高峰对话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

7月10日

上午(8:15-10:15)

主旨报告3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

上午(10:15-12:30)

主旨报告4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

午餐12:30-13:30(正式代表)

同济大学四平路本部三好坞2楼餐厅

下午(13:30-16:00)

主旨报告5

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

下午(16:00-16:30)

论坛成果介绍及同济宣言发布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

论坛结束

“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同济论坛(2016)——工作坊

7月11日

上午(9:00-10:30)

生态实践研究的写与作(教授)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