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1111日下午,主题为“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的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在院内开幕。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张尚武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院士、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俭教授分别做了开幕致辞。致辞强调十四五是开启新时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需要大力加强青年学者和规划师之间的碰撞交流。


张尚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副校长


周俭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开幕式后召开了青创会议周主旨论坛,论坛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新哲主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屠启宇研究员、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熊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孙施文教授、UTA-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潘起胜分别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王新哲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屠启宇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



《上海“十四五”新阶段的规划应对》

  

1、本世纪前20年历经四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目标没有变化,第一个十年的主线是竞争力,第二个十年的主线是创新。 

2、“十四五”发展的特殊性。阶段的特殊性体现在上海已经基本实现城市复兴目标,进入新阶段;环境的特殊性体现在全球化震荡时期,上海面临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作为具有国际化基因的城市如何发展的挑战;发展模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对上海提出的新要求。 

3、“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民城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十四五”规划对空间部署极为重视,提出要对全市发展格局再审视、再调整、再优化,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需要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 

4、“十四五”发展的若干问题。“十四五”发展从人才吸引、经济密度、空间格局和城市更新等方面对规划决策者提出了考验。 

5、有关规划技术创新的延伸性思考。梳理了经济社会规划、创新规划和空间规划的关联,并提出依据人群画像进行精准规划服务的理念。


熊健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



《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基于《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实践》

  

从都市圈的概念解析开始,介绍了对都市圈规划的认识和上海大都市圈的基本情况以及空间协同规划的探索。都市圈内一般空间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表现突出,空间协同涉及的利益面非常广,需要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抓手来统筹协调,同时涉及发展规划的内容。因此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五级三类”里的特定区域、流域的专项规划类型,作为法定规划,既关注上下层次规划的充分衔接,也强调不同行政主体间的协同。都市圈规划编制应当遵循平等协调、平台开放、底线控制、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则。许多涉及规划编制的具体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总体来说,新的发展格局下,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将有所作为。目前国内尚未形成都市圈规划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由上海规划院、中规院上海分院、上海社科院合作成立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在已有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正在开展相关标准和规程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可以支撑好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工作,同时能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都市圈规划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孙施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亟待推进研究的十方面问题》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时常迷失在要素、现状、指标、“三线”等具体工作中,而忘了规划究竟是做什么的,也许我们得参照吴志强院士所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的五个哲学问题,来想一想有关规划师自身的哲学问题了: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我觉得有这样十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的质量: 

1、规划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规划?要从空间治理的角度认识规划,认识规划编制的内容,要把国土空间规划看成是国家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空间治理能力的直接体现。与空间治理的需要相结合,这是规划编制工作的首要问题,必须回答好。

2、国土空间规划是分级分类的,不同层级的规划在资源配置、利益调控等方面存在着管控内容和管控手段上的差异,因此,各级各类规划编制时不能是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方式方法。 

3、推进区域规划的研究。区域规划是我们过去的弱项,区域层面更多的是部门规划、专项规划,缺乏区域整合性的综合规划。区域规划的方法与建设性的、控制型的规划不同,更加强调资源配置和相互协调,无论是行政区内的“域”的规划还是跨行政区的规划,都需要很好地补上这一课。 

4、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用好“双评价”“双评估”等工具,切实发挥其在规划编制中的作用;并依据规划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反馈,不断修正完善之。 

5、要重视全域范围内全要素全使用方式之间相互关系组合的研究,各类要素和使用方式间是相互影响的,如何建立相互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是规划安排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这类综合性研究仍然是不足,适宜的评价准则也还不存在,直接关系到规划成果的质量。 

6、总体格局的组织,是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也主导着规划中各项内容的安排,但现在规划编制中实质性的研究很少,在初步成果中也较少得到充分表达。而且在这一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区分由空间构成要素组成的总体格局和由行动性的使用所组成的总体格局。 

7、如何在规划成果中表达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治理等空间使用的总体格局和行动纲领?尤其是在规划期限内,到底要做些什么的内容? 

8、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要与各种法律、行政管理、财政等政策手段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各政策手段的空间效应,并且要成为规划调控和传导的主要内容,这是规划能否很好实施的关键所在。 

9、要提前研究详细规划的转型,要把重点从目标导向的创设型规制转变为目标引领下的利益调控型的规划上,尤其要考虑城市更新规划的实际需要。 

10、要根据规划工作开展的需要,体系化地建设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工作的机制,不能就事论事地分解任务,最后导致规划成果是各个专项的机械拼贴。在规划编制中要注意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的差异,把所有的知识纳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推进各专业之间的协作。


潘起胜

UTA、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国际新格局对新阶段城市规划的启示》

  

从国际新格局、国情新阶段和规划新启示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国际的新格局,从全球化到美国优先,美国与西方国家的一批人把国内的经济问题归结为不公平的国际贸易,而在全球掀起了贸易战。在2014年美国的一个国际经济研究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 PIIE)进行了详细的评估,认为国际贸易对美国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贸易战中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输家,全球的贸易战实际上让世界的经济秩序陷入了混乱。中欧的全面投资协定,在2020年底之前达成,实际上是中国和欧洲国家都在美国发动的全球贸易战当中受到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采取一种抱团取暖的策略,以便在与美国的拜登新政府的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 

国情的新阶段,从之前的多规打架的现实矛盾,到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都推动了国土空间规划。大都市圈的空间协同,在美国是由大都市规划局(MPO)来协调,由市县清晰分工自愿组成一个委员会,以便不同的政府机构在空间和事权上没有重复或者灰色的地带。中国也许可以借鉴,同时发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优势,其重点是在腰部的协调。 

规划新启示,双循环调整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中出口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加强调了国内的消费,特别是关注各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韧性规划不仅要关注应对洪水灾害的海绵城市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做一些比如产业空间的布局、战略物资的储存和运输、关键设施的保护和利用,人员的布局和转移安置以及经济维稳和重建等方面的工作。 

生态新的格局,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促进碳中和,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建设生态文明可开展绿色建筑规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规划一张图所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一个负责海底输油管道的规划师,协调航测船上既有数据的分析师、油管工程师、驾驶轮船的船员,以及提供后勤服务的人员,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由该规划师来安排工作,为何规划师会起到非常核心的作用,因为他掌握了规划一张图。所以规划一张图不是做给人看,而是动态更新,可以提供更多的分析和决策功能的一张图。



本次论坛中,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规划师齐聚一堂,在“十四五”新阶段、新格局下进行研讨,交流研究实践经验。会议同时通过腾讯会议和国匠城直播向全国分享,收看收听人数达上万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本周每日下午还将安排多场主题论坛,分别为周二“国土空间规划”主题论、周三“乡村振兴”主题论坛、周四“城市更新”主题论坛、周五“规划技术”主题论坛,将有多位学院和规划院的学者与规划师进行观点碰撞和圆桌讨论环节,论坛将继续由国匠城直播,欢迎持续关注。





演讲内容节选已由演讲人审核

供稿:汪劲柏 刘超

源:同济规划TJUP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