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未来城市空间的转型”国际巡回展在沪开幕
发布时间:2018-04-02

展览信息
      时间:2018年4月3日-5月31日

地址: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三楼展厅

开幕式:2018年4月3日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三楼展厅

 

在城市更新中,伴随着城市变化以及城市机动性的转型,小小的通道空间特性应该如何定义?如何对它们进行创新?4月3日,以“通行之道,城市步行空间整合——未来城市空间的转型” (Passages, Transitional Spa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City)为主题的国际巡回展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三楼展厅开幕,旨在探讨“人性化的城市步行空间在城市转型当中的困境、机遇与发展”,希望引起行业各界与市民的广泛关注。

展览由同济大学、上海城市规划学会、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主办,是基于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对全世界城市发展中如何改善城市空间的联系,特别是步行空间联系这一共同制约问题的长期研究和关注。该基金会对全世界20几个地区和案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设计研究,总结其中的困境、问题和机遇,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如何创造21世纪城市高品质空间的思考。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潘海啸教授介绍,城市步行空间——“通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事物,它们是隧道、桥梁、廊桥、城市缆车、自动扶梯等。 步行通道空间通常是以捷径、转换空间或人们优选路径的形式存在,它们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便捷,城市空间具有更高的弹性,对未来发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并能促进城市的场所空间有机生长。有时,“通道”融入城市景观,兼具开放性与娱乐性。但在另一些情况下,“通道”也面临着破败、舒适性差和安全性差等问题,被城市交通系统所遗忘和抛弃。如今的大城市通常被高速公路、铁路或者封闭的小区分割或隔离,而此次展览的城市步行空间——“通道”旨在联合多种出行方式和空间设计,实现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以及城市空间之间的平顺过渡。

 

此次展览共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一千零一个城市障碍”“通道——不只是基础设施”“改变中的通道与交通运输”与“实践中的通道”。当人们游走在城市中时,会不断遭遇城市中的地势起伏变化、迂回绕行的路径、等待与焦虑。当下这种混杂的、非连续的城市发展带来的是重重障碍——物质与非物质的、真实的与想象的——令出行变得困难重重。“一千零一个城市障碍”板块即探究了这些导致市民的出行困难的原因。而具有连通性、场所性与过渡功能的“步行通道”,其意义不只是基础设施,还能够推动更加丰富的城市活动与城市更新。过去的断裂式发展与碎片性建设,使得人们的联系变得困难。而“改变中的通道与交通运输” 更具能动性与连接性,未来城市也应为行人、骑行者、轮滑者及滑板车使用者共享的通行网络。为此,怀抱着对美好城市的希冀,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学生、电影制作人、艺术家、城市居民、城市政府官员、城市技术工作者、学者,以及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专业人士一起行动,结合上海、巴塞罗那、多伦多、巴黎等城市的案例,探讨“实践中的通道”所带来的城市环境品质的新境界。

 


 

 

展览期间,还将于4月14日至15日举办5场以交通转型、空间设计和城市治理为主题的沙龙活动,举办单位包括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交通学会以及上海系统仿真学会。沙龙活动将分别从人的视角、城市的尺度和全球的环境三个层面分享城市高品质步行空间的构想与实践。

 

活动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举办此主题展览,我们能够学习并借鉴国际大城市在步行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国内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从而为规划、设计及建设高品质的城市步行空间做出努力。此次展览对于上海的步行空间改造具有启发意义。作为国际性的全球城市,上海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缺乏精细设计,导致部分城市步行空间的品质缺乏人性化的考量。宽阔的机动车道割裂城市,飞速行驶的汽车将过街的行人置于危险之中;人行道被街边店的外摆、任意停放的自行车辆等任意占用,导致人们无法顺畅通行;盲道系统的设计缺乏系统性考虑,且建造极不规范,使得盲人群体寸步难行;过度设计的高差与台阶,让本就出行困难的老人、残疾人与负重者举步维艰;街道设施的杂乱与缺乏,使得步行的体验舒适性较差……因此,步行通道的改造是一件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步行空间品质的提升改善,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活力,增加城市的魅力,提供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展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承办,上海交通工程学会、上海系统仿真学会、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北京土人集团协办,展出将延续至5月31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