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入冬,越显斑斓——柏林第八周
发布时间:2007-12-03
                                
还记得3个多星期前的那场冰雹来袭,漫天彤云的背景下,鲜亮的晶体在黄绿交织的大地上跳跃着,四季的光影似乎都显现并交叠起来,室内的温暖在开门的瞬间被凛冽的寒风击碎,一切心思都如万物一样处于不定的波动之中。而如今的柏林已经慢慢的平静下来,天地形成一种和谐的灰色,将城市包裹其中,安然自得的渡过每天漫长的黑夜。
Rethinking Berlin 小组在经历了连续六周的thinking and presenting之后终于开始进入rethinking 的阶段,是研究工作也是生活心态的回顾。
 
作为外国留学生的感觉真是很奇妙,特别是第一次在各种肤色和语言的人群中蹲点记录的时候,兴奋和坦然相互争斗。这是第一个任务24 hours tracing的心情,第一次在柏林人大都睡着的时候还游荡在施普雷河边上。当太阳升起把国会穹顶照得血红,突然发现镜头中的目标也将镜头对准了自己,心跳加速之后只是相视一笑。
第二个任务layered mapping 将我们带到了柏林游客最多的博物馆岛沿岸。前几天还为不经意发现的周末市场兴奋不已,马上就转换角色成为那里的调查者。数人头、拍录像、思考表象之外……强烈的异国生活氛围却不停将旁观者的心思拉回到琳琅满目的摊头。在充满着矛盾的调研之后,当时最为浩大的工程破土动工——1mX1m的分析图纸和1mX1m的分析模型。于是我们见识了柏林最为齐全的模型器材商店,完成了柏林第一张全自助打印的彩图,第一次将柏林的厨房和客厅转变成模型加工场所。当小心翼翼的护送模型去学院的时候,第一次强烈感受到柏林的认同。
再一次去基地开始第三轮任务experiment with water的时候,柏林已经迎来了第一场雪,也就在那场冰雹的后一天,冬天实实在在的到了。当在河边徘徊的时候,冻得刺痛而通红的三双手交替着记录,突然发现曾经五彩斑斓的树木已经只剩下漆黑的枝丫,于是开始怀念柏林金秋的绚烂。
和第三个实验同时进行的是architectural research,即所谓的读书报告。我们选择的书只剩下馆藏的最后一本,没办法外借,只好在图书馆里面研究。读书之余四周环顾,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柏林工大建筑学院的图书馆乃至整个学院大楼在一些细节设置和空间使用方面与CAUP很相似,难免常有时空错觉。读书汇报的时候大家以研讨会的形式探讨了不同建筑师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希望能给自己正在进行中的研究以启发。
直到第四个任务——surveys and interviews公布的时候,整个课程设置的逻辑性终于完整的体现出来。人——空间——人,主体——客体,从开始对人群的猜测转到直接的访谈。看似独立的练习给了我们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柏林的施普雷河。
在一系列的分项练习之后,柏林不只是游客眼中的历史片断,也不只是柏林人熟悉的家园。我们也不再压抑不住满心的激动,开始冷静的重新思考柏林的人事物。Rethink, summarize and add,这一阶段性的小结也许标志着对于柏林,我们已经开始占据主动。
第六次汇报结束,老师已经习惯于称呼我们the three Chinese girls, 我们也在这群外国留学生为主的小组里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在熬夜赶工之后互相安慰,汇报之后讨论表达方法,闲暇之余互相交流旅游心得。
 
还记得冬令时开始时大家为多出来的一小时而激动不已,到现在已经习惯下午四点就进入夜色,然而黑夜的漫长更加显出白昼的珍贵。仅以柏林的两月回顾迎接新一轮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