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生活总是匆匆而过,已是在柏林的第九周,月历也翻到了一年的最后一页,是结束,更是开始。12月意味着很多,当然最重要的是圣诞,是新年,于是整个柏林被不知不觉的精心装扮了起来,红色的圣诞饰品,绿色的圣诞树,还有傍晚圣诞集市里那橘黄色的灯光,渲染出浓浓的假日气氛,就连宿舍不大的客厅里也立起了一颗一人多高的圣诞树,挂满闪烁的彩灯,每天从寒风中归来,似乎成了最先和你打招呼的“室友”,室外的寒意顿时消散。
当然,圣诞假期前除了享受这些难得的氛围以外,设计课、历史课,还有若干的选修课都陆续进入“收关”阶段,最不巧的要数几门课的Presentation 都挤在下一周里了,就连自己的生日也来凑热闹,虽是周末,也只好让步提前过了,但周六的生日晚宴水平毫无疑问的证明了一个事实:2个月足以从“五谷不分”的凡人成长为一个“准专业级大厨”。
回到标题的三个单词:rethinking,mega and compact, 几乎是我这大半个学期的关键词,因为他们分别代表了三门课:Rethinking Berlin, Mega-Events and History of Urban Design 各自的性格,它们引导着我们去发现和关注城市的空间,城市的事件,城市的历史,形成一组对比强烈但又相互关联的框架,更加全面、立体的去阅读一个城市。
Rethinking
来自法国的教授 Pro.Vassal 在开始的一个多月里,每次课程会带我们参观一个柏林的“个性”建筑,要么地处复杂环境,或者功能特殊,或者体量巨大,同时也鼓励我们用自己的双眼,从floating and mobile的柏林 S-bahn 开始,发现自己认为有趣的城市空间,回到课堂经过再现、讨论、反思,最后得到一个经过思考的“集合”,结果便是rethinking 的过程,而非直接的分析或是方案。Google+S-banh+DC, 就这样在柏林的城市中搜寻,发现了Ostbahnhof的荒凉,东西柏林的反差;发现了 Colony Garden的特殊,24M×24M的花园构成的城市肌理;还发现了《柏林苍穹下》开头那巨大、恢宏的室内空间——Hans Sharoun的国立图书馆…… 这一切的感受,从漂浮状态到尘埃落定,变为最后对柏林城市的rethinking.
Mega
当许多国家竞相争取奥运、世博的申办权时,在许多发达国家里,却一直对此类大事件有着慎重的态度,来自南非的老师对2010年世界杯在约翰内斯堡的举行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也是如此。课上的头脑风暴启发我们更全面的去关注大事件背后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因素及影响。经过大家讨论商定后的四个Key Issues: image, transport, housing and environment 被用来考量此类事件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四个方面。每组内部中国与外国学生搭配,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同一个事件与城市的关系,往往会激发出全新的认识。无疑,快速发展的中国大城市最容易成为话题的中心,随着讨论不断的继续和深入,对mega-events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最后所有的分析落到一个清晰、明确的City Profile里,做为最终的研究成果予以展现。
Compact
历史课的presentation主题是compact urban quarters 1900. 准备期间,在图书馆、资料室浩瀚的外文资料里寻找资料时,不禁感慨德国建筑史料记录的翔实、完备,也不得不感慨自己的德语水平还需要很大的进步,方能啃的动这些大簿头。作为目前生活在柏林的居民,还是把柏林的compact quarter作为一种解决居住问题的类型来研究。从城市工业化的初期到一次世界大战前,以compact quarter 的演变来认识城市经济、政策的发展变化。在这个世界上租住房比例最高的城市里,市区中心的居住密度显然是compact的,但正是因此,柏林城区才能如 city in the garden 一般,让拥挤不堪的巴黎、伦敦等大城市羡慕不已。
迥异而个性的三门课程,却都挤在在了圣诞前来个集中汇报,算是送给自己的圣诞礼物!
接近期中,愿每一位同学的收获能在柏林的初冬与雨季里,带给自己一份别样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