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筑 大思想――“建筑创作学术沙龙”日前举行
发布时间:2007-12-17
小建筑 大思想
――“建筑创作学术沙龙”日前举行
 
    11月29日晚,“建筑创作学术沙龙”(Architectural Creation Forum)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3层的展示开放空间举行。“建筑创作学术沙龙”是由建筑城规学院公共建筑与环境设计学科组和设计基础学科组主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都市建筑设计分院协办、莫天伟教授和吴长福教授作为学术负责人而建立。其宗旨是为了秉承冯纪忠先生“出思想、出作品、出人才”的办学理念,探索对建筑概念深入而本质的理解,构筑学术平等、观点自由、积极创新的建筑设计学术交流平台。

    作为一项长期的学术交流活动,“建筑创作学术沙龙”分多期举行,本期是2007年秋季沙龙,主题为“小建筑”,由袁烽副教授和孙彤宇副教授策划,并由徐风、孙彤宇、章明、戚广平、袁烽老师担任主讲。五位老师围绕“小建筑”的创作,结合自身的建筑实践和理论研究,从多方面探讨了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对建筑概念的深刻理解。
    徐风老师以基督教国际礼拜堂方案为例,展示了运用常规结构方式创造非常规建筑形态的可能性。孙彤宇老师提出了“商业空间减速器”的概念,探讨了商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机啮合,以及为住区的城市界面创造充满变化和趣味的外部空间的方法。章明老师以“改造再生“的策略展示了如何对形态关系松散与无序的旧建筑进行有机更新,如何通过重组建筑形态,重构形态组合关系,赋予旧建筑条件分明、逻辑关系清晰的全新建筑形象。戚广平老师从建筑技术角度入手,在老建筑的改造中运用形态元素的重复组合与生态节能技术的研究,为我们探索了一种新型的新老建筑关系和全新的建筑形式。袁烽老师着眼于当代建筑的中国性问题,以“九间堂――线性住宅”的设计与实施为例,对比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与设计方法,探索了在当代建筑语境下,建筑空间本质的中国性表达。
    五位老师精彩的演讲博得了在场三十余名教师与五十多名研究生的热烈掌声。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本次“沙龙”的举行促进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为激发对建筑本质的认识和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