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筑学会2008年年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08-01-18

     元月11日,以“原创的动力”为主题的上海市建筑学会2008年年会在我校举行,来自上海市建筑学会14个专业委员会的数百名代表齐聚一堂,就各自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畅所欲言。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上海市建筑学会会长吴之光、我校常务副校长李永盛等参加开幕式。 
      李永盛在致辞中说,近年来,上海及全国各地众多建筑凝聚了业界的大量心血,一件件漂亮的作品中都倾注了同仁们的心血,挥洒着大家的才干。看着这些形态各异的建筑,由衷地钦佩大家的聪明睿智。当然,同济在此领域工作的校友人数众多,他们的大量优秀作品同样让我们自豪。李永盛对协会成立56年来第一次举行全体会员大会表示祝贺,“如果年年能将会议举办地确定在同济,我们非常荣幸。” 
      会上,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认为,最近数十年的中国新建筑大量涌现,可是作品的原创性相当欠缺。为什么我们在08年奥运会以及国家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设计竞标中连连失手?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走出模仿的阴影。他以电视塔为例,认为全国各地,电视塔数量众多,可是唯有上海电视塔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很高兴上海有一批矢志创新的建筑设计师,更高兴的是前两届‘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涌现出不少精致之作。”他说。 
      两天的会期中,与会人员分别参加给排水、绿色建材与节能、村镇建设、暖通、施工动力等5个小组的讨论,内容涉及世博中心的给排水设计、外保温体系的发展与应用、零VOC绿色涂料、相变储能材料、上海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绿色施工技术、矩形隧道掘进机在过街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绿色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研制、现代气压沉箱设计施工、垃圾焚烧锅炉热电联产工程设计等议题。 
      郑时龄院士在题为“原创的力量”的演讲中,从概念、历史以及学科的关联娓娓道来,引述安藤忠雄等在世界著名设计师的格言:“建筑师是未来社会的时尚设计师”、“建筑师应当重新思考城市结构及其对建筑的影响”、“应当研究日常生活的程序,社会经济变化的方式以创造多元的空间”、“创新需要理论,最终要求关注良好的生活和良好的社会”……郑院士说,“创新在于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问题”;何镜堂院士则详细介绍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创作思路,“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的创作理念是想表达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作品力求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崔恺的《建筑创作中的城市观》、魏敦山的《大空间观建筑设计原创》也分别介绍了几年来各自的创作实践。 
      会上,冯纪忠、王定曾获得上海市建筑学会终身成就奖。同济大学常青等的西藏日喀则桑珠孜敦堡复原性重建工程,钱峰等的南通市体育会展中心体育场等7项作品获得优秀建筑奖;赵辉、俞文斌设计的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创业服务平台、上海知识创新区人才市场杨浦中心,顾骏的上海交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等6件作品获公共建筑室内装饰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