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柏林周记(02.11-02.17)
发布时间:2008-02-17
  柏林的魅力在于每一天都能给人以欣喜,只要你愿意去仔细品味这里的生活,每一刻都别有滋味。可以用来解释这种观点的事件,即是本周Freidrich大街Lafayette(老佛爷百货公司)举办的名为“不同城市”摄影展。其实所谓不同的城市,照片拍摄取材都来自柏林。摄影师把握住了光色和季节的变化,把平时看到的同一个建筑在不同时间拍出了一系列截然不同的效果。这不仅叫人慨叹,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每一天其实都是不同的。而谈到Lafayette不得不提一下Jean Nouvel,因为这是1996年他在柏林成功的商业建筑设计,这个全玻璃流线型内部有倒锥形共享空间的百货公司,至今仍是柏林Freidrich大街人气最旺的区域。

 Aedas 2月画展

在柏林有不计其数的画廊,每天都会有新的展出不断交替,对于喜欢看艺术展的人在这样的城市可谓是方便极了。SavignyplazeAedas画廊一直专注于建筑与城市主题,这个连锁画廊在柏林有两家,每月会有一个主题展,以关注不同地域的建筑师和不同城市问题的思考。曾经有过MADA.span的“马达现场”展和中国建筑师的主题展览。去年12月还举办了艾未未在12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上的作品回顾展。本周恰逢2月展览开幕,主题是由荷兰建筑师协会(NAI)发起的非洲艺术家Titus Matiyane关于世界城市意象的绘画展。这次展览的最大特点是,这位来自南非的艺术家在创作所有城市全景图之前,从未有过出国经历,也从未有搭乘过飞机俯视大地,所有的创作都是在他的意象下完成的。当问及为什么在中国香港的全景图上出现了上海东方明珠时,他也笑而坦言,自己其实曾未有过环球旅行。但正是这些错误引起了每个人的兴趣与好奇,大家都把自己意象中熟悉的城市与Titus的进行比对,然后找出其中的错误。展览对非洲当代艺术的关注还不仅停留在绘画技巧和城市观的表达上,开幕日Titus Matiyane最后的歌声将所有人引入了对地域文化思考的最高潮。

 Final presentation

每个学生最紧张的莫过于本周的final presentation,所有参加Analyze Research的同学都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从研究数据汇总,到结论推倒,所有的研究和分析都要在最后的汇报中得到充分展示。Super Soiceties研究小组共由八名成员组成,包括有来自巴西的Mariana,哥伦比亚的Natalia, 澳洲的TobiasKathry, 以及我们中国的同学刘刊,江家旸,扬扬,李世庆,研究的议题为BRIC+De+EU的城市化研究,即,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德国以及欧盟。研究假设了在未来的50年中BRIC作为超级大国将成为远远超越美国、欧洲的世界最大经济体,而这种发展趋势在今天国家层面上会有哪些表现,成为研究的主要着眼点。为了确保final的质量和研究实用性,指导老师Jacob专门安排了rehearsal, 要求要通过预演来提高final presentation的质量,要把错误减到最少,展示的效果做到最好。而更重的是每位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使得13S.S.课程期末答辩获得了最终一致的好评。

 DAAD 晚宴

15日晚受到DAAD的邀请,在柏林工大Café Compus举办了由所有工大奖学金获得者参加的学期末自助晚宴。参加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但都受到DAAD资助而来到柏林工大就读学习。美味而丰盛的德式自助餐,既是对所有同学们一学期来努力学习的犒赏,同时上百人参加的international式的聚会也为大家跨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在进餐之余,有来自不同国家用自己的语言说“你好”,教你打招呼的小节目,也有中亚同学以民族舞蹈的形式让你体验他们的异域文化。整个晚宴浓浓的温情气氛,让每一位身处异乡的同学都体味到家的感觉。更是这样的机会让我们结识了其他在柏林工大就读的中国留学生。

 迟到的祝福

身在他乡的中国学子最期待的即是在新年为自己的祖国带去最真挚的祝福。春节前夕,由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组织拍摄了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祖国人民拜年的短片视频,有幸我们中的孙琦和刘刊同学也参加到其中。最后,借用这些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现场祝福里的话作为本周的结束语:立足学术,报效祖国,祝祖国人民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