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派员在青浦区调研一个月,筛选出古村落7个,古民居168幢,特色村庄17个,古桥13座,古树14株,其他古建筑6处,古迹3处。
全力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存
本报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着重提出:“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居”。根据这一要求,上海市城市规划局委托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对本市郊区历史文化遗存比较丰富的青浦区进行调查研究。在该协会的组织下,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在普查了青浦区144个行政村后,发掘出大量历史文化遗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
这次调研得到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支持。该院城市规划系的老师和同学组成调查组,在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的指导下走村串户展开调查,经过筛选,共选出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7个,古民居168幢,特色村庄17个,古桥13座,古树14株,其他古建筑6处,古迹3处。他们将这些农村历史文化遗存列表登记,一一记载其位置、面积、年代、文化价值、现状情况等信息,并配以照片,形成了一份完整的资料。
调查选出的7个古村落形成年代久远,如陈岳村有1000余年的历史,章埝村和赵巷老街的历史距今有800多年,蟠龙村也有600多年历史。这些古村落兴衰变化较大,以前曾是繁华的集镇,后因战乱等原因逐渐衰落。这些古村落无一不是依河而聚、顺河而建。由于气候和生活习俗等原因,古民居负阴抱阳,基本都是座北朝南,左右相邻,在看似无序的布局中,形成有序的线形肌理。
168幢古民居主要分布在7个古村落中,建于清朝时期的占52%,建于民国时期的占16%。其建筑样式主要两大类,一是四六撑式,另一种是观音兜山墙式。13座古桥中,建造年代最早的是朱家角镇和平村的关桥,其建于明朝,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14株古树中有10株分布在白鹤镇的村庄内,最老的一株古银杏树,在青龙村青龙寺内,树龄已有200多年。17个特色村庄在布局结构上呈现十字街型、沿河一条街型和前街后河型。
2008-03-13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