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号,新学期的第一周
发布时间:2008-04-26
   1926号,新学期的第一周,充实也非常有意义的一周。

         上一周的周末,我们十几名同学自发前往Friedrich大街参加了"4.19柏林千人大游行",经历了非常有意义的一天。

        游行在下午3点开始,在乘车前往的路上陆续遇到许多同胞都会会心地相视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有共同的目的地。车还未停稳就看到窗外的一片红旗, 心就震撼与激动起来。后来才得知来参加游行的有来自德国各地的留学生,有登记统计的大概2800加上自发来的应该远不止这个数,还有推着婴儿车抱着孩子来的。

        Friedrich大街一路向南再走向波茨坦广场集会,游行的队伍近两百米长,大大小小的国旗奥运五环旗高高飘扬,还有代表着中德友好的德国国旗和反对媒体歪曲报道的横幅标语。路上高唱了很多遍国歌,歌唱祖国,高喊中国加油!One China forever!很认真地喊,喊到嗓子哑掉。路上还是遇到了几小撮ZD在路边打着小标语,大家都很激动地冲上去喊One China! One China! 用声音和激情把他们淹没。第一次在祖国之外看到这么多五星红旗,这么团结一心地和这许多人感受爱国的那份澎湃与神圣。

        游行的队伍缓缓前进,大概用了近两小时才走到波茨坦广场。风很冷,但国旗始终高高飘扬, 口号与歌声一浪高过一浪。队伍中还有一些德国学生,路上也有友好的德国人对我们招手加油,这些都和国旗歌声汇成一片让我感到很温暖。因为前些天看到一名留法学生记录游行的遭遇,今天站着这庞大的队伍中,真的有很热血的感觉。

        游行的终点是波茨坦广场的集会,大家都围绕着临时搭建的台子周围。这次游行的发起人、组织者和联络者发言,大家都为他们的义举和工作欢呼。集会开始前,所有的人先为3.14事件的遇难者默哀一分钟,刚才还沸腾的广场都安静下来。之后,台上台下又唱了很多遍国歌, 我的中国心和歌唱祖国,还有歌唱西藏的回到拉萨和青藏高原。台子搭在广场最主要的一个地铁出口边,当听到有人在下面喊ZD口号的时候,大家就一起冲到出口边挥舞着国旗喊one China! 把他们喝退!集会上,组织者用中、徳、英文宣讲了我们游行的目的和我们对西藏、奥运以及媒体歪曲报道问题的立场,希望用世界的声音让人们都了解真相,也表明我们中国人的态度。最后,大家在集会主持人的带领下宣誓。在集会结束的时候,主持人的一句倡议也让我很感动,他让大家临走时把脚下的垃圾都捡起来带走,让外国人看看我们中国人的素质!六点多钟,前来游行的人群有秩序地分批集合起来散去。这一天我们深深地体会了团结一心的感动,和身边这许多有激情的爱国青年一起祝福我们伟大的中国。

         这是我们在柏林的最后一个学期,大家都很慎重地对待为时不多的学习机会,之前用了将近两周的时间完成选课。柏林工大为我们安排的课程学分计算与国内不同,课程安排包括每学期的Research Project、必修课History of Urban DesignSocial Condition of Urban Design和德语,以及选修课。每学期要修满30个学分,学分按学时计算,每周4学时6学分,2学时3学分,project12学分。在每学期开始时,会组织任课教授对本学期的课程内容及进度安排做简要介绍,以方便学生选择。选课也不是像国内在个人管理系统上完成的,一般在各教研组的门上会贴出list,有志愿的学生都可以在上面留下姓名、学号、email和电话,如果报名超员的话,会在第一节课的时候组织抽签,有的教授则会布置一次小作业,总之会找到大家公认的办法来筛选。如果实在想申请又错过了报名时间或者想进行课程调整的话,可以直接给教授发email沟通,都会得到答复的。

         开学前还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挨个办公室要成绩。这点也和国内不同,成绩不是在网上查的,而是每门课填一张表格,一般到教授的秘书那里,她会把打好的成绩填在单子上并签字盖章。在收成绩的同时,也感受到一些教授的人格魅力。上学期选了一门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Agencies and Organizations in Development Planning,一位老教授上的,作业是一篇10页左右的paper,发email电子稿交的。在收成绩的时候秘书把教授批改的作业发给我们。很让人感动的是,我们的paper都被打印出来订好,并且在封面上都有分数和评语,指出优点与问题。后面的文章可以看出每行文字下面都有笔划过的痕迹,他认为写的好的地方会被划出来打上感叹号或者interesting等简短的批注,有争议的地方写了问题,甚至连行文中的语法错误都被一一改过了。看得出来我们的paper教授是逐行仔细读过的,头一次得到这么认真的反馈,深深地被他的治学严谨所感动。

         在第一周的周末,学院组织我们dual master的交换生(包括来自德国、巴西和哥伦比亚的学生)一起去汉堡参观。汉堡是德国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柏林,也是欧洲的四大港口之一。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汉堡的老城、市政厅Rathaus和一些新建成的项目。导游的专业性极强,带着城市发展的历史地图、新项目的规划图和效果图,对汉堡的城市发展特色及建设做了详尽的介绍。

        参观的重点是仓库城 Speicherstadt和港口新城 HafenCity。仓库城始建于1888 年,由于俾斯麦逼迫汉堡纳入关税区而建成。经过好几十年的发展,其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仓储式综合市场。六至七层哥特式垂直外观由红砖交错砌成,最大的特点是一面临河一面临街。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东方地毯仓库,通过对历史地区的保护与实施夜景照明,仓库城保持了与日俱增的吸引力。

        港口新城是汉堡最大的城市发展计划。 面积155公顷,集集文化娱乐、零售餐饮服务、都市生活、公园广场、散步休憩为一体。在毗邻格拉斯布鲁克的汉堡轮船中心的一个新码头,正在建设由Herzog & de Meuron设计的Elbphilharmonie音乐厅。 这个综合性城市中心滨水地区到2020年将创造40000个新岗位,12000居民可以在水边享受都市生活,预计将吸引300万游客,这也是汉堡在欧洲层面上的城市发展项目和契机。

        在汉堡,除了参观新兴的城市建设,也体会到了海港城市的热情与活力,和柏林严谨的气氛差别很大。周日早晨到9点半在大易北河街Grosse Elbestrasse有热闹的鱼市Fischermarkt,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了。鱼贩子们在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露天市场上叫卖海鲜、水果、蔬菜甚至服装等商品,而且是成筐成箱的叫卖,蔚为壮观。附近还有一座由水产交易所拍卖大厅Auktionshalle改建的bar,上百米长的红砖仓库里,伴随着乐队鼓点,人们享受着啤酒与美食,还有海边的阳光与热情。周日正巧赶上汉堡国际马拉松赛,环城赛道两旁全部站满了呐喊助威的人群,还有奇异装扮的乐队,一副狂欢节的阵势。在喧闹激情与热烈的阳光中结束了汉堡之行,希望这份热情一直延续在柏林下半年的学习和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