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表示都江堰安置房能抗余震隔热保温
5月23日上午,同济大学、华东科技大学等国内顶尖专家组成的“抗震救灾规划专家组”来到都江堰、彭州等受灾地区,进行过渡安置规划勘察。
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第二次前往都江堰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告诉记者,他们将把过渡安置点规划成国内最高标准,并将应用最新建筑技术,让灾区群众在过渡安置点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5月18日, 成都市9名规划专家和同济大学、华东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在成都组成了“抗震救灾规划专家组”,共 有109人。他们将为都江堰、彭州、崇州和大邑4个受灾地区居民过渡安置点建设、城市重建提供规划支持。
“昨日到都江堰的20多位专家涉及城市规划、地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古建筑保护等领域,目的是为下一步都江堰过渡安置点规划进行勘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夏南凯说。
吴志强表示,昨日他们走遍了都江堰市区,详细勘察了地理环境等,专家组在了解都江堰情况后,将开始进行规划过渡安置点。“我们会把国内还没推广的建筑科技应用进去,所以安置规划会是国内最高标准,通过减少垃圾污染、板房使用隔热材料,用科技的力量为受灾群众创造环境最好的过渡安置点。”
吴志强称,规划将秉持三大原则:首先由地质专家把关,确保选址远离地质断裂带;其次,确保安置点规模合理,符合居民需求;第三,确保临时安置用房也能“四通”:通电、通水、通气、通讯。同时,全部房屋均设计为轻钢结构、墙体由10厘米厚的泡沫材料两边封水泥而成,不仅足以抵挡余震,同时保温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