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吴志强院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发布时间:2009-05-05
      “五一”劳动节前夕传来喜讯,我校校长助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教授荣获200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随后,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
        以下是我校新闻中心记者撰写的记述、颂扬吴志强教授感人事迹的人物通讯。
 
他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志强教授
 
他,大手笔勾画上海世博会宏伟蓝图;他,义务帮助灾区重构美好新家园;他,是学子们心中最可爱的老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有他大显身手;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有他挺身而出。
“是责任呼唤我这么做。”他说。正是这份油然而生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让他在重大项目、重要关头不曾缺席,他一次次带领一支支团队,以专业智慧和爱国情怀作笔,在祖国大地倾情书写着同济规划的精彩华章。
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我校校长助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教授。
 
25年世博情深
此时,距离将于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还有一年时间,各项建设正在加速,一幅壮阔的世博画卷正徐徐展开。对于吴志强教授来说,尽管作为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的履职已近尾声,但在他心中,“世博会仍是最大的牵挂。”
2004年5月,世博会规划方案面向全球招标。消息一传出,吴志强就在学院发出总动员:“同济在上海世博会中守土有责!”“我们要争一口气,在自己的土地上自主创新!”在他的集结令下,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来了,博士生、硕士生也来了。5月、6月、7月,团队近百天连续鏖战、合力攻坚,学院大楼每晚灯火不眠。7月底,凝结着大家共同的智慧、梦想、豪情和爱国心的同济世博规划方案,在最后一轮竞争中胜出,成为最终中标的全球三甲中唯一的“国字号”。
事实上,一粒世博的种子,早在25年前就在他心中悄然埋下。那是1985年,同济大学首届研究生枫林节论文颁奖,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为一等奖获得者吴志强颁奖,他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你是学规划的,可以多关注世博会,为上海将来举办世博会做准备。”从此,吴志强就开始用心收集世博会资料。即使三年后赴德留学,世博也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中国如何办世博,是他长期思索、钻研的问题。
“和谐城市”、“正生态城市”、“城市星球”,这些上海世博规划的主题词如今已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吴志强看来,这些思想,是上海世博会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我们用中国‘和谐’理念来应对今天世界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上海世博会将这一中华民族古老智慧向全世界传递,特别富有意义。”
 
真情绘制灾区新家园
责任、使命、国家利益,在他心中重千斤。
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让他在汶川特大地震突发之际,自觉自愿地果敢站出,勇担重责,成为驻守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主战场的排头兵。
5月13日,四川省建设厅厅长杨洪波在通信恢复后接到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来自吴志强的:“我要带一批人过去,给你们义务做应急规划和灾后重建规划。”
又一场战役悄悄打响。5月18日,吴志强亲自带领一支先遣队赶赴灾区,对现场作先期勘探。21日晚,他又火速返沪,连夜召集处于待命状态的数十名精兵强将,立下军令状:在最短时间完成4个县市40多个乡镇临时安置点的紧急规划重任。他言辞恳切:“我们早一天出图纸,施工队就可以早一天施工,临时用房就可以早一天搭建起来,灾区人民就可以早一天离开帐篷。”
速度之快,超出想象。5月25日,能安置近50万人口的152个安置点的规划图纸,全部送交到建设厅厅长手中。
6月3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又成为“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中选的10家编制单位之一,并负责综合各家方案,完成最终规划。老城修复、新区规划、居民点规划……,在吴志强的调度下,一拨又一拨师生前往灾区,利用专业技术所长,为灾区人民重新描绘出一幅幅美好的新家园。他本人十余次亲赴灾区,提供现场指导。
灾区归来,他对同学们说得最多的是:“只有到了抗灾第一线,你才能深深感到作为建筑师、规划师的责任。建筑规划师不只是造房子,而是要成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
 
培养能担责的优秀规划师
4月26日,周日,学院会议室。记者问:“假如您此时不是在接受采访,会是在干什么呢?”“我会跟我的学生们在一起。”吴志强教授不假思索地答道。
“他对教学也十分投入,即便事情再大、再多,也从不马虎。”学院分管教学的常务副院长吴长福教授说。自1997年回到母校执教至今,吴志强教授亲手指导过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已逾70人,在读的还有20多名。尽管学院行政、自己的科研、世博等多头都要兼顾,他还连续多年主动要求带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同时积极推动教学方面的国际交流。
笑起来一脸灿烂,授课富有激情,言谈风趣幽默,能拉一手大提琴……他以丰厚学养和人格魅力征服了莘莘学子,连续三届入选学院“可爱的老师”。
如何造就未来优秀的规划师?“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要,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为重要。”吴志强认为,一张图纸,看似形态,是技术层面,背后彰显的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规划师的特质就是社会责任。”
就在当天,吴志强教授还接到了已毕业多年的研究生从外省发来的短信;留学海外的一些学生也经常与他邮件往来。即便离开母校多年,当这些青年在工作生活上遇到困惑时,总还是习惯于向自己的恩师求教。他说:“做老师是一辈子的事。”
作为国内顶尖学科的带头人,吴志强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学院未来向何处去?去年9月,学院邀请国际专家对学科进行整体评估,未来发展目标和路径愈发清晰。
“有幸参与这么多大事,很高兴能为国家的进步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吴志强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