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联培周记(2010-2011年度第四期)
发布时间:2011-04-07
11年3月的下半旬,我们依然沉浸在旅行的惊喜中,但是更多地,需要在疲惫中坚持。这种疲惫首先来自于身体,其次来自于心理,更多地来自于眼睛和思想。意大利的我们在经历了欧洲古建筑之旅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是翻开外建史课本,第二件则是有机会回去补上一个学期的外建史课。
当课本上模糊的图案清晰展现在眼前的时候,除了惊叹,更多是喜悦与满足。曾经许下心愿说终有一天要来看看,于是没有两三年也就实现了。所以人总应该保有梦想。
喜悦之下,却陷入深深的求知欲中。于是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确信已经忘记了现代建筑的存在。读不懂古典,如何去理解现代?这古典包含了公元前的埃及,以及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持续到法国的新古典主义,长达几千年,而现代,不过是短短一百年的时光。于是,在努力解读现代与后现代关系的大环境下,有必要去重拾古典,理解古典。
 
除了建筑,我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城市和生活。建筑不会独立于城市而存在。罗马城中做的最好的不是教堂和宫殿,而是广场。广场散落于城中各处,形态不一,各具特色。在广场周围要一杯咖啡一坐就是一个下午,与其说是情调,不如说是生活的习惯和态度。放之到中国,单纯地复制广场是绝无可能,但要求国人如同欧洲人一样生活,那也是如同笑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脉,循着中国人自有的生活情趣,如此设计出来的城市空间,才是值得推崇的。
 
在意大利旅程行将结束之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旅行方案,那就不妨打散及重新组合,或是独自上路,亦是一桩值得尝试的乐事。瑞士、奥地利、法国、匈牙利,除去建筑和城市,欧洲的湖光山色,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诱惑之一。
 
三至四个星期的旅程告一段落,在3月底,各支“旅行队”纷纷回到“大本营”魏玛。在邮箱里,我们收到了新学期的课程,虽然不多,但足以告诉我们,留在欧洲的时间已经不多,应好好珍惜。
 
旅行令人心旷神怡,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事前的准备活动,从订旅馆车票到查找攻略,样样亲力亲为。但我们也乐在其中。除去专业上的知识,我们同样从旅行本身收获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