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海总是一个让人想起其他地方的城市。
2014年3月22日在福建仙游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举办的“世界木材日暨首届国际木文化节”上,我校学子和多个中外团队向中外专家评委展示了他们利用木结构抗震的方案。而3月26日,当同济学子从福建仙游归来,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带着木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大赛的“优秀创新设计奖”,降落在虹桥机场时,他们心里的所有倦意总算可以安心地堆在脸上了。
一个多月之前,江昊、姚亚、刘洪玮,这三位分属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组成了竞赛团队,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戴颂华副教授(建筑)和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熊海贝教授(土木)作为指导老师,开始了学科间的合作。这样的组合注定了他们将会像现实中那样,碰撞、争执、磨合、协作,在磕磕绊绊中相互学习与认识彼此。秉持着做实做靓的共同信念,年轻的队伍得以坚持到最后一刻。值得庆贺的是,我方深厚扎实的准备、惹眼的概念和优秀的临场发挥,最终赢得中外评委一致肯定,拿下大赛的“优秀创新设计奖”。
设计作品以拼图为理念,充分考虑轻型平台木结构的受力特性,从多个方面考虑结构省材,一方面以一系列的空间尺度单元设计和游戏式的平面DIY式设计过程,强调结构的稳定与完整性,另一方面,立面开门窗洞口也充分考虑受力原理,在满足功能实用的基础上,形成了富有特点的立面逻辑。屋顶设计整合结构加强与气候调节需要,集雨水收集、太阳光能利用、排热排湿多项功能一体,并可根据不同地域气候条件改换形式。方案概念不仅可用于设计大赛要求的独户住宅,也可拓展到低层联排住宅乃至多层集合住宅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最后经验算,设计作品可以达到8级抗地震要求,并且从多个角度呈现了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比赛理念。
回到同济的校园,这里包容了年轻人的梦想;他们会想起仙游,那里曾褒奖了年轻人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