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工大联培项目周记(2014.10.28——11.09)——seminar与studio
发布时间:2014-11-14
 

柏林的秋天能让你看到大自然中几乎所有的颜色,满街的落叶,五彩缤纷。再加上可能是因为树种的原因,树叶颜色的变化是缓慢而丰富的过程,秋天也因这种丰富的视觉感知而显得更加漫长悠哉。此外,这边马路上的落叶是自由的,没有清洁工打扫。如果偶尔有影响到街道交通,清洁工也只是用鼓风机把落叶吹到马路两边的绿地上,就任它们化作春泥。落叶就这样自由的装点了大大小小的街道和绿地。联想国内的大街,你会瞬间觉得国内的大街是如此的不自然,处处都是人为制造的假象干净!在国内垃圾无处不在,清洁工也无处没有,但是柏林的城市,几乎很少在马路上遇到清洁工,我们的城市怎么了?我们的街道真的需要如此的一尘不染吗?

回归学习的话题。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2-6小时的课程,所以整个下来还是感觉到课程压力蛮大的。再加上其中2-3门的seminar课程(这种课前需要阅读大量老师指定的英文文献)以及其它的课程作业,大家都会有种一周周还没来得及停下来思考下,就这样紧张而充实的过去了。

虽然课程繁多,不过这边老师开的课程质量都还是很高的。这些课程会从多个学科面来讲解城市设计。小伙伴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不同的课程,这样大家课后交流各个课程的学习就显得更加有意思。例如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空间,如引导你去思考modern最初怎么产生的,首先是思想观念的modern,从科学瓦解了宗教,人权思想的解放,慢慢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技术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上的作用,如技术是有政治倾向的吗?从实际案例——巴塞罗那城规划来分析技术和科学在城市规划中起到的作用;从政治、政策、经济角度来理解城市化的进程,等等。这些学科的学习让我们跳出狭窄的专业学习,而从另外更多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城市化的进程,打开思维的界限。这些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对专业课的学习,也会是对我们自身人文社科知识体系的完善。不过因为相关阅读材料以及课堂完全是英文,还是有很多地方是听不太懂的,尤其是对于中心思想以及关键点的把握,至少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所以很好的英语基础还是很重要的!

对于课程的选择,这周发生了点小意外,本来是6学分的课程(3学分平时课上讨论+3学分小论文),上了两周后再跟老师确定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因为老师精力有限只能指导自己专业内的学生论文(即必修课),而我们选修课的学生就只能是拿到3学分的课上讨论成绩,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再重新另外选一门其他课程来完成学分要求,幸好另外一门课程的学生还没有满,有机会选上另一门课。以后来的同学可以注意,对于选修课的学分一定要在开始就跟老师确定好,自己可以拿几个学分。

这周的studio设计课,进行了第一次初步成果汇报,各个调研小组详细的汇报了调研结果。这才总算让我有点弄清楚了大家都在做什么,让我对于德国的政党建设以及政治经济方针发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大家都是通过自己调研查阅资料以及和小组成员讨论学习到的,再结合调研的方面对具体案例进行解读。老师会对于调研的成果给予评价,指出遗漏点以及不完善和有争议的地方。对于这种前期这么大区域以及方面的调研,刚开始很不理解,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精力去研究这种复杂的政治以及经济问题,后来经过老师讲解说“现在的城市设计已经不仅仅只是画出好看的图纸,更多的是对社会关系的研究,从城市发展层面提出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才若有所悟。不过也不可照搬学习,德国的政党和民主建设体系跟我们国家完全不相同,因此有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放在我国环境下是不成立的。不过也还是有很多相似的方面,如房价上涨过快、社区建设不完善、基础设计差、邻里关系冷漠、社会排斥等,而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就显得很必要。此外不同背景的学生交流让学习也变得很有趣。

这周末119号是柏林墙倒塌25周年纪念日,艺术家的创意活动——放飞气球,让这个柏林显得空前的热闹和拥挤。很欢乐!

 

 作者: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