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展跨专业本科生设计课程联合公开评图教改试验
发布时间:2015-02-13

为进一步提升本科生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开拓师生跨专业交流和新途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积极推进了教学改革试验,于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景观学3个一级学科所辖各专业中,精心选择作为核心课程的多门设计课程,开展了教学成果的跨专业联合公开评图的教改试验,获得成功,受到了参与教改的校内外专家、教师及同学们的肯定。

为开展该项教改试验,学院成立了由主管教学副院长黄一如教授负责,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分管本科生教学工作的副系主任王一副教授、耿慧志教授、金云峰教授,以及院长助理栾峰副教授、院办主任蒋克佑老师共同组成的协调小组。

经过多次协商并与相关课程负责教师共同协调,本次教改试验选择了建筑系孙光临副教授负责的建筑与自然环境——山地俱乐部、袁烽副教授和郭安筑讲师负责的未来博物馆、徐甘副教授负责的建筑生成设计——私人藏品博物馆及工作室、陈泳教授和王一副教授负责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系戴晓晖讲师负责的住宅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彭震伟教授、张尚武教授和栾峰副教授负责的乡村规划设计、彭震伟教授和朱玮副教授负责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景观学系吴承照教授负责的景观总体规划、刘悦来讲师负责的公园设计,共计9门面向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乡规划学、景观学等专业的3年级和4年级本科生开设的设计课程,参与了本次的跨专业公开评图教改试验。

本次教学改革试验的重点放在两个方面。其一,在评图专家委员构成方面,除了传统的由全部或部分任课教师参与外,还专门强化了跨专业邀请非任课专家参与的方式,实现了每门设计课程均有3个系的教师共同参与评图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部分课程还专门邀请了校外知名专家的参与,组成了校内外专家共同构成的评图委员会。多专业背景、多领域专家的共同参与,在评图过程中引入了新的视角和标准,不仅使得参加课程的学生明显受益,也促进了专家们的交流,任课教师也得到很多启发,对于今后的课程教学完善大有裨益;其二,在评图方式上,实现了对外公开,不仅提早在学院内公开张贴广告,而且通过新媒体方式予以广告,欢迎其他年级的学生、非评图教师、社会各界的参与,部分课程如乡村规划设计课程因此吸引了来自国内其他高校的教师出席观摩,为课程教学方法的交流发挥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动力。

随着该项教学试验的初步成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还将进一步探索,加强深层次的跨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及评图交流,并将力争促进该项教改试验成果的常态化应用,在学院平台上制度化创建评图日,并将其作为设计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