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不是对象》——于幸泽个展
发布时间:2015-03-09

       2015年3月7日,《自我不是对象》于幸泽个展将于上海春美术馆开幕,届时将为大家呈现于幸泽独创的在透明画布上绘画的形式,这一独特的绘画形式为其图像的可能性和意趣感带来了新的绘画关系。

       基于自我意象与世界的关系来延展其创作线索的艺术家,在普遍崇尚追求艺术创作的社会指涉性的今天,无疑是异类,他们在人们习惯的价值范畴之外开拓着新的艺术价值的可能性。于幸泽即是这为数不多的族类中的一员。

       在很大程度上,于幸泽是个自我游离的艺术家。这种游离,是一种主体内观的状态。他的内在世界跟外部世界之间似乎生有透明的隔离层,他默默地注视观察着此种处境下的自我意象如何生成,以及会跟外部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关系。从多年以前他决定用半透明的画布作画,并执著地以其精到而又微妙的笔触、色彩和极强的造型能力将画面图景置于隐匿着诸多不确定性甚至脆弱性的虚浮界面上时起,他就在将其“游离哲学”不断地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当自我处于一种充满游离感的真实中时,世界就仿佛变成了一种虚构。他作品中的事物是那样的确切而又充满了悬置感,仿佛是处于事物生成与消解之间的临界点上的瞬间真实。很多时候,在他的内心里,隐藏着一个早熟的敏感、自在而又孤独的男孩。否则他怎么会在十几年的创作中把“气泡”元素或者说意象衍生运用到那样丰富的地步,并折射出绘画者自得其乐地享受着某种临界状态下的宁静? 

       气泡意象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次创造性的运用与转化。他让它回到了最本质的层面上,不断发掘其形象转化的能量,使之能生成新的画面图景,他悄然将自我意象投射并隐蔽其中。从画面深处透露出来的,是寂静、孤独、单纯、距离感,还有些许的游戏意味。他创造了某种存在,抓住了生成的瞬间,又注视着消逝的发生,生命存在的体验中隐藏着无可阻挡的失落前兆,他将这些置于无边的沉默与不时的游离中,还在不经意间,营造出某种不易言传的极为微妙的戏剧性。

       于幸泽是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位旅德海归艺术家,他以他的“游离哲学”开拓着崭新的艺术形式,突破传统的表达常规。此次展览将于2015年3月7日持续至2015年3月24日。

《冥想》180x21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反映》210x18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转动》150x30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无事实之二》80x60cm 透明布面油画 2015年

《无事实之三》80x60cm 透明布面油画 2015年

《破坏式的证明-误差》200cm 圆 透明布面油画 2010年

《战斗机》150x200cm 透明布面油画 2009年

《装甲车》150x200CM 透明布面油画 2009年

原载:春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