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5年3月27日上午,由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字景观分实验室和景观学系共同主办的首次数字景观沙龙在D2报告厅举行,来自我院景观学系、城市规划系和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海洋与地球科学院的师生参与了讨论和交流。
数字景观沙龙是在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出的,9位演讲者从各自的专业研究角度出发,讨论了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刘悦来老师从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的角度,探讨了互联网技术在风景园林调查和成果展示的应用实践;钮心毅老师通过对收集信令大数据的分析,获得城市居民的日常空间活动特征,解析了上海市域城市空间结构特征;测绘学院谢欢老师讲解了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在城市环境变化监测方面的应用;朱玮老师则介绍了游憩空间行为模拟在世博会和青岛花博会游客预测中的应用;翟宇佳老师依据空间句法理论,基于老年人群的行为特征分析了城市公园的空间组织;陈筝老师则在医学和统计学专家的帮助下,通过实验采集脑波仪数据,分析了人们在建成环境中的情绪反应及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刘颂老师在三维GIS平台上模拟外滩的景观环境,并实现定量的可视性评价;戴代新老师探讨了国内外利用GIS实现公众参与公园管理的途径和成功案例;董楠楠老师介绍了与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合作研制开发的数字公园精细化管理框架。
与会者普遍认为,数字技术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必将成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学科交叉综合解决问题是未来学科发展的基本路径。据悉,第二次数字景观沙龙将于校庆期间举行,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共同探讨数字公园管理的技术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