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郑友扬老师
发布时间:2015-04-26

      

    郑友扬老师是我在学院任教后的第一个的“师傅”。1989年,我研究生毕业留校,成为余敏飞老师担任主任的基础二室的助教。教研室安排最年长的郑老师带我上设计基础课。郑老师个子不高,慈眉善目,满头银发,常穿一件浅色的夹克衫,显得干净精神。郑老师平时话语不多,修养好,脾气好。给学生改图时不疾不徐,上衣口袋里放一把白色比例尺,用略带福建口音的普通话娓娓道来;对我这个年轻的助手,也很信任,是温和慈祥的长者。

    我跟着郑老师带的第一个班级是89规划一班,教室记得就在学院图书馆楼上朝南第一间。设计课总是早上八点开始,郑老师很守时,我也很守时,学生们也很守时。对这点郑老师很满意,曾经专门对余敏飞老师说,“小李很好,小李从来不迟到”。我们带的这个班学生很棒,我们也很乐意给同学们“开小灶”。当时各方面的信息、资料远不如今天这样丰富,郑老师会让我从资料室借书拿到课堂上给同学们参考,下课后再还回去。也会亲自在教研室翻箱倒柜,找出示范图给学生做示范。现在规划系最年轻的女教授邵甬、黄怡,就是这个班级里出来的。

    我问郑老师,你怎么脾气这么好,从来也不急?郑老师说,其实他原来也很急的,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慢慢平和了,其实在家里比在学校里更急一点。他告诉我,他原来在炮兵部队担任教员,后来在训练时负伤了,后来上了大学,再后来就在学校里任教。

    一年以后,又有更年轻的新教师进入教研室,又成为郑老师的新徒弟,我就算满师了,去跟胡庆庆老师搭班。再过了一段时间,郑老师要离休了,我这才知道郑老师是我们学院为数不多的离休干部之一。我们教研室全体教师一起在“三好坞”吃了一顿饭,欢送郑老师,依依惜别。

    后来见面的机会就比较少了,每年新春团拜会见到离退休的老教师,看到郑老师,还是那样,话虽然不多,心里总觉得很亲切。大约是2007年冬天,郑老师骨折住院。我受学院的委托,和办公室小叶老师一起去位于普陀区的同济医院看望他。他在病床上不能起身,但情绪很好,乐呵呵地跟我们说话,又提起了老话,“你很好,你从来不迟到”。

    一晃,又是许多年过去了。今年4月17日,学院办公室通知我,郑老师病重入院。我和院办蒋克右老师赶到第一医院探望。师母和郑老师的女儿郑肖予在病床前陪伴,说郑老师肾病严重,已需要借助呼吸机呼吸,情况很不好。我们看了很难过,但也只能用语言安慰师母和肖予老师。临走的时候,肖予一路送出来,说郑老师其实这些年住过好几次医院,都是惊心动魄的,但他不愿意麻烦学院,麻烦同事,尽量不让大家知道。肖予还说,其实郑老师在家脾气很急的,就是对学生耐心特别好。最后肖予说:“我爸爸最喜欢我这个女儿,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爸爸到建筑系去,还到教室去过。王小慧那一级的学生,我好多都认得的。也许是受爸爸的影响,我今天成了上海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教室内设计”。

    4月23日,郑友扬老师不幸病逝,享年87岁。作为他的徒弟,我很悲伤。他温厚慈祥的面容表情,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恬淡从容的语调声音,常常回响在我的耳边。我们惟有努力学习郑老师关爱学生、尽心尽力的精神,学习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风格,做一个好老师,好师傅。


李振宇

201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