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建筑学四年级专题课程设计是高年级设计课程的重要组成板块。课程围绕学院的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教师的设计研究专长,组织了一系列前沿性、专业性、技术性的课程选题,并形成强调多元性、开放性、自主性的教学特色。
本学期四年级“建筑设计专门化”课程共设置有9组专题,共13位老师参与指导。课程专题包括:热力学建筑原型、领馆建筑设计、数字设计方法、社区城市建筑学、集群建筑、体育建筑、创意建筑、室内设计、装配式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经过8.5周的课程教学,全年级以专题为单元组织公开评图,由各专题指导教师主持,并邀请到17位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校内外专家共同参与。
指导教师与评委合影
部分专题简介
专题一:热力学建筑原型——运动中的空气
指导教师: 李麟学、周渐佳
组员:张润泽、周 姝、李慧妮、潘亦欣、吴剑翎、丁 一
特邀评委:
张斌,主持建筑师 /致正建筑工作
高军,副教授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胡琛琛,主持设计师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Scope工作室
吴迪,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 UNIform建筑事务所
热力学研究逐渐成为建筑学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在能量、物质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往复思考,热力学建筑试图重新建立对建筑的当代设计方法与评价体系,以此反思大规模现代化之后对气候、环境这些因素考虑的缺失。这样的命题对于当代的中国城市与建筑有着切实的意义。面对这样一门前沿的话题,本次课题借鉴了哈佛大学GSD设计研究生院的训练方法,通过专题研究、原型建立、软件模拟等抽象与具象的训练方式,对中国气候环境下的热力学原型加以探索。
专题二:“绿色总领馆”——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建筑方案设计
指导教师: 李振宇
组员:张灏宸、潘清伟、高琳媫、郭芸颖、章晓、彭程翰
特邀评委:
邓丰,博士后 / 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
伍文龙,环境署领事 /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现有美国领事馆用房功能分散、办公面积不足等原因,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拟在上海新建领事馆舍及附属用房,设计要求成为绿色领事馆且体现美国文化的特点,处理好复杂功能的空间布局问题,处理好建筑与城市环境、自然环境等的关系,处理好安全防护的要求,处理好绿色建筑技术在设计中的运用。拟建领事馆总建筑面积18000㎡,基地面积2.7公顷。建筑退耀龙路15米以上,退其他道路10米以上,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专题三:数字时代的旧城更新
指导教师:袁 烽
组员:金春旭、刘昕雯、严 珂、钱 静、乔诚文
特邀评委:
张朔炯,主持建筑师 / 上海栋栖建筑
薛鸣华,董事合伙人主创建筑师 / AMJ安墨吉(上海)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本专题设计内容为给老人、儿童或者外来民工设计一座不超过3000平米的公共空间。场地选择在朱家角镇珠溪园地区,朱家角镇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具有明显的江南水乡特征,选择这块场地希望同学能对古镇形态与空间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运用新的数字设计工具和性能化的分析手段来进行从建筑本体方面而非单纯解决问题方面的回应。基于传统古镇空间形态和现代设计思维与工具,创造出积极介入并影响旧城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专题四: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综合体育馆设计
指导教师:钱 锋、徐洪涛
组员:杨柳青青、孙振亚、吴 林、刘一萱、吴 迪、孙宏楠、刘 鹤、赵 耀
特邀评委:
邹子敬,总建筑师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一院
李茂海,副教授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体育运动区拟建一座综合体育馆,用以满足学校教学、训练、比赛及市级体育比赛的要求。课程宗旨:(1)掌握体育建筑的一般功能特点、空间组成及流线组织:(2)培养学生生态和建筑技术意识,深入了解各项生态节能技术与材料;(3)培养学生全面的建筑观,深入理解建筑的本质,在设计中,努力探寻建筑造型、结构选型及使用空间的巧妙结合;(4)初步了解体育建筑开闭屋盖的设计原理。
专题五:精品酒店室内设计
指导教师:阮 忠、冯 宏
组员:戴宜枫、鲍芳汀、尹恺宇、丁思岑、欧 龙、铁木尔
特邀评委:
郑鸣,总建筑师 / 上海同济室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林筱瑾,设计总监 / 上海秋元华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通过本设计,要求学生在一定条件的制约下,学习运用设计元素和其它相关因素,表达项目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以创造适应当代人的审美品位的、有趣的、温馨的酒店环境。在设计过程中,经过对建筑本体空间形态、对景、自然环境下的光影关系的分析,深刻理解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室内空间创造的过程,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思考建筑空间平面,是深化建筑设计的有效途径。此外,本课程设计应关注材料细部和软装设计对整体室内形式的构成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学习室内设计深化和表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