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开幕式致辞
5月22日-24日,2015中外建筑史教学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会议以“挑战与机遇——探索网络时代的建筑历史教学之路”为题,探讨全球化网络时代,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流的方式发生质的改变背景下建筑历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会议设定了“网络与建筑史教学”、“建筑史教学方法探索”、“建筑史课与建筑设计教学”三个分主题。本次会议由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来自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国内33所高等院校及专业媒体的135位嘉宾与会,进行了6场专题讲座、15个主旨发言和31个分会场发言及讨论。会议开幕式上,郑时龄院士、伍江副校长和李振宇院长致辞,东南大学的陈薇教授宣布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史教学分委会成立,吴长福教授代表建筑学专指委宣读了委员名单并颁发了证书。会议期间,还举办了“2015中外建筑史教学研讨会汇展”,黄一如副院长在展览开幕式致辞,来自全国的17个院校参加了此次展览。
主题发言:卢永毅-周琦-常青-张兴国-冯仕达
主题发言:赖德霖-贾珺-柳肃-杨豪中-丁垚
主题发言:王其亨-朱光亚-吴庆州-王贵祥-刘松茯
整个会议由专题讲座、主题发言和分会场发言三部分组成:
22日晚上的讲座由常青教授主持,台湾成功大学傅朝卿教授作了题为“记台湾两座东印度公司城堡——热兰遮城与普罗民遮城的历史研究”的讲座;深圳大学王鲁民教授作了“以地方志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建筑分类探讨”的讲座;同济大学王骏阳教授作了“从主线历史走向多元历史之后的问题”的讲座。23日晚上的讲座由卢永毅教授主持,瑞士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OECHSLIN Werner教授作了题为KNOWLEDGE OR CREATIVITY?的讲座;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阮昕教授作了题为“WHY A HISTORY OF HOUSING?”的讲座;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University)的梅晨曦(Tracy Miller)教授作了题为“BRIDGING THE GAP: TEACHING CHINESEARCHITECTURAL HISTORY IN THE USAND THE ROLEOF DIGITAL HUMANITIES”的讲座。讲座结束,与会嘉宾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际光年”活动。
会议的主题发言部分分为23日上午和24日下午两个半天。23日上午的主题发言由傅朝卿教授和王贵祥教授主持,来自天津大学的王其亨教授、来自东南大学的朱光亚教授、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吴庆洲教授、来自清华大学的王贵祥教授、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松茯教授、来自同济大学的卢永毅教授、来自东南大学的周琦教授发言;“城市笔记人”刘东洋老师主持讨论并进行了精彩点评。24日下午的主题发言由赵辰老师和刘临安老师主持,同济大学常青教授、重庆大学张兴国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冯仕达教授、美国路易威尔大学的赖德霖教授、清华大学贾珺教授、湖南大学柳肃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豪中教授、天津大学丁垚教授作了精彩发言,李翔宁教授主持了会后讨论并点评。
23日下午和24日上午进行了分会场讨论,各高校的教学一线老师们围绕会议主题分享了各自建筑史教学的体会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