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暑假专项社会实践启动仪式举行
发布时间:2015-06-16

        6月13日上午,同济大学“人·城市可持续发展”2015年研究生暑假专项社会实践(静安寺街道“邨、坊、里、弄”调研)宣讲暨启动仪式、“共同的遗产——上海里弄保护的困境与未来”专题研讨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举行。

        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邓小冬、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曾浙一、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常青教授以及来自上海市政府部门、上海市建筑学会、静安寺街道居委会、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社会各界嘉宾应邀出席,我校研工部、校团委、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相关负责老师及学生共同参加。

        副校长伍江教授在致辞中解读了今年文化遗产日——“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主题。他指出,这个主题要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深入到街道、街区和居民中去,专家学者的研究要深入社会,学生通过实践调研,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学校辐射到社会,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同济智慧和力量。


        邓小冬副区长回顾了静安区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情况,并指出通过与高水平大学合作,使决策更加科学,避免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累积错误,这是政府的责任和使命。追溯、保护静安区的文脉对提升静安区品质尤为重要,希望同济学子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为城市建设的空间形态的构建助力。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曾浙一、静安区文史馆馆长杨继光、静安寺街道办事处主任强鹏程、阿克苏诺贝尔(中国)投资公司外事及政府事务总监叶菁华、校团委负责人先后发言,介绍了项目缘起与意义,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邵甬教授介绍了项目的选题、目标、内容及实施方案。

        最后,同济大学伍江副校长、静安区邓小冬副区长向专业指导教师授证,向实践团学生代表授旗,学生代表徐刊达随后发言,表示同济学子要勇于担当时代责任,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为城市发展助力,践行和弘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据悉,“人·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同济大学整合政府、企业多方资源,携手静安寺政府、阿克苏诺贝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国际与政治关系学院等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共同组成,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利用暑期实践深入上海市静安寺街道围绕区域总体历史发展、典型里弄社区的空间特征与建筑质量、典型里弄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等内容开展深入调研活动,活动旨在践行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探寻出一条“人与城市”可持续共同发展的路径,形成一个惠及学生与居民,可复制推广的对人与城市和谐共生有所裨益的创新型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