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美丽乡村创建论坛
第二次通告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已经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以及越来越多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重要工作。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于2012年全面恢复乡村规划教学工作,并且在积极推进专业实践和专业理论发展的同时,承担起学科引领的社会责任,于2015年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下牵头组建了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为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创建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同济大学联合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海门市人民政府,以位于崇明岛上的海永镇为对象,联合国内八所高等院校共同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规划方案竞赛,并决定于2015年11月13-14日在同济大学联合举办美丽乡村创建论坛。
论坛将邀请国内规划、农业、生态、管理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参加本次规划方案竞赛的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东南大学、安徽建筑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代表共同与会,共同探讨美丽乡村创建议题。本着服务社会、开放办会的精神,本次论坛免费向公众开放,欢迎社会各界共同参会。论坛简要信息如下:
一、组织单位
1、主办方
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同济大学、海门市人民政府
2、支持方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
3、承办方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门市海永镇人民政府
4.协办方
江苏省美丽中国(空间)建筑设计产业园
二、论坛议程
1、美丽乡村创建论坛
时间:2015年11月13日上午
地点: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钟庭报告厅
(1) 主办单位及特邀嘉宾致辞
(2) 海永镇美丽乡村创建规划方案竞赛颁奖仪式
(3) 嘉宾合影
(1) 李笑光: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总工
题目:关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
(2) 张文山: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数字媒体设计系教授
题目:美丽乡村品牌工程策划与行销设计
(3) 赵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题目:从韩日经验看美丽乡村创建中几个重要问题
时间:2015年11月13日下午
地点:上海市彰武路1号同济大厦A楼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报告厅
(1) 史清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题目:美丽乡村的逻辑
(2) 程名望: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题目:未来发展机会——城市还是乡村?
(3) 党小勇:江苏省美丽中国(空间)建筑设计产业园总经理
题目:设计集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4) 杨飏:江苏伊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题目:SS1538农业文创主题园——用创意使农村更有价值
2、美丽乡村创建实践圆桌会议(预约参加)
时间:2015年11月13日下午
地点: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楼文远楼3楼报告厅
(1) 王竹: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题目:乡建——经营与永居
(2) 丁奇: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乡村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题目:基于城乡等值理念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方法探索
(3) 陈瑶:i20青年发展平台联合创始人,全国“杉树计划”发起人
题目:返乡创客是这个时代先行者
(4) 康洪莉:新农人
题目:农业美-乡村才美
预约结束时间:2015年11月9日上午11时
预约成功通知:2015年11月12日上午11时前
邮件预约:956325826@qq.com
电话咨询:孙静,13524886991
三、江苏省海永镇美丽乡村创建规划方案竞赛成果展
江苏省海永镇位于美丽的崇明岛西端。作为位于长江口的全国第三大海岛,崇明岛的生态保护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为适应崇明整体战略,海永镇在近年来的探索中,逐渐明确了坚持生态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确认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及农业部所确定的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
值此获得“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两周年之际,海永镇邀请同济大学、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海门市人民政府联合邀请了以长三江为主的国内八所高等院校,结合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学,共同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规划方案竞赛。该竞赛将于2015年11月12日在海永镇完成评审,有关成果将于2015年11月13日在海永镇和同济大学同时公开展出,欢迎大家莅临参观。
1、参赛单位及作品
参加本次规划方案竞赛的高校有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东南大学、安徽建筑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同济大学,共提交了11组方案。
南京大学:“设计+极致”
中央美术学院:“行走的风景”
东南大学:“陌上花开”
安徽建筑大学:“水绣花香 爱浸海永”
安徽建筑大学:“岛海永生”
上海大学:“乡情艺韵,悠然上河”
浙江工业大学:“邻芳而栖,击壤而歌”
苏州大学:“融•核”
同济大学:“载水忆乡”
同济大学:“以花为媒,邂逅海永”
同济大学:“田野之养 养身•养心•养胃”
2、展览地点
3、展览时间
2015年11月13日-15日
附:发言人简介(按照报告顺序)
长期从事农产品干燥加工技术研究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主持并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奖2项,农业部部级优秀工程咨询奖1项。出版著作10部。2008-2009年曾带队赴委内瑞拉协助进行芦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3-2015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中国河北巨鹿县金银花生产和产后处理提高项目指导专家。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曾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城市规划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国家级教学团队“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主持人;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和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工作顾问;《TOWN PLANNING REVIEW》(英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国际城市规划》编委。
长期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教学、科研工作,注重于城市规划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曾多次主持国际和国家级研究课题,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
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设计、服务设计、数字营销设计、数字加值设计。为因应智慧生活时代的来临,领导“i-Lab智慧生活设计研究室”针对数字品牌战略与网络科技,导入并推动场域规划、互动展示、观光工厂、居家生活,以及创意智慧商品设计等技术的持续发展,拥有多项相关的设计专利,发展智能生活商业模块并应用于室内、开放性空间、农业与生态场域等环境。已经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参与各类合作计划数十项,经营文创品牌包括台湾渍业、半农自造事务所、布妖偶生活独伴等。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户家庭社会经济活动与行为,研究理论包括“投资距离分工原理”与“制度信用衰减规律”等,并对“农户经济理性行为”假设进行了全面实证,创立了“农地多向适宜性评价方法”。
目前正在主持研究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包括“中国农村金融失灵市场的内在根源及福利影响研究”(71273171)和“农户投资行为及内在机理研究”(70173102)。近年来出版著作包括《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1999)、《农户经济活动及行为研究》(2001)、《农户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浙江十村千户变迁:1986-2002》(2005)、《中国农家行为研究》(2009)、《中国农村文化市场发展研究》(2012)等。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东方学者(上海市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围绕现代经济学“发展三角”基本框架,致力于从资源配置和公共政策视角解释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问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上海市教委学位中心评阅专家;上海农村经济学会理事,中国风险研究院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学科学报》、《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10余家顶级或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人。
近年来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铁通、中国移动、南方电力、河北建工、住建部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做过咨询工作或培训,致力于“尽一个学者的社会责任,谈笑中普及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核心理念”。
江苏省美丽中国(空间)建筑设计产业园总经理。
具备丰富的设计产业园区开发和运营管理经验。曾主持开发和运营了广东工业设计城、江苏武进工业设计园。广东工业设计城已经成为广东省工业设计园区的典范,园区入驻企业有200多家,年产值5亿,每年有600多个专利申请。武进工业设计园也已经成为江苏工业设计园区的示范。目前正在筹备建设的美丽空间建筑设计产业园(海门市),已经入驻企业20余家,并成为江苏省海门市重点项目。
江苏伊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2年成立上海伊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涉及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推广及营销,并开始接触农业文创项目。2014年底成立了江苏伊秒实业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策划筹建“SS1538创意主题公园”,将互联网、农业和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新形态体验式农乡生活。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创会会员、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owland Technology(IALT,国际低平地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校土木工程与水利大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秘书长;以及《国际低平地技术》杂志(日本)(EI全文收录)、《建筑师》、《新建筑》、《建筑与文化》、《建筑细部》、《城市.环境.设计》、《建筑教育》等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乡村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工作。近年来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低碳乡村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3-2017))、“村镇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课题(2014-2016))、“推动建筑节能与新材料应用”(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2000-2001))等。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乡村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市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住建部《小城镇建设》杂志编委、《中外景观》杂志评论特约评论人等。
目前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村镇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近年来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包括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传统民居聚落安全与防灾系统技术研究”;国家重大水专项研究子课题“基于雨水低影响开发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环门城卫星城乡村旅游带整体工程策划”;建设部科技项目“北京山区村庄更新改造方法与应用研究”、“村庄规划示范要点研究”;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等。出版著作《中国城市景观评论与反思》、《大师经典景观作品评析》《聆听居住之美——日本小住宅设计》、译著《建筑教育》等。
i20青年发展平台联合创始人,全国“杉树计划”发起人。资深文创从业者和公益人士,曾就职于东方电视台及新民晚报等媒体单位,是中欧爱心联盟副理事长。创办了“半农半X”互联网公社,组织企业家参与乡村社区营造和公益见学踏访。
2015年5月启动“2015年寻找中国返乡创客路演大赛”,同时创建“i20返乡创客”全国微信群1群,开播【创客直播间】语音直播分享栏目。2015年7月组建“返乡创客”全国微信群2群,开播【i-showing】分享栏目。2015年8月,主办品尝会,推荐返乡创客和产品;2015年9月,主办飨吃会,推荐返乡创客和产品;2015年10月,主办线下市集,推荐返乡创客和产品。目前正在筹建返乡创客商学院、故乡味道市集等项目。
武汉大学生态学硕士,青浦金泽镇岑卜村新农人。
主要从事公众教育和科普调研,致力于恢复土壤和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保护等的研究。具备深厚的动植物学知识,在有机农业方面也有着多年的研究经验,是一位资深的生态讲解员。2010年在崇明一个小农场从事在盐碱地搞有机农业的实验。2011年在青浦岑卜村负责开发130亩生态农场,秉承尽量不使用农药、化肥的理念,采用“稻鸭共作”技术、秸秆还田、施加有机肥等进行土壤生态恢复实验。
目前在青浦金泽镇岑卜村开展生态农业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举办的“夜游岑卜村”活动广受好评,为岑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