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11月13日下午,同济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十周年工作总结座谈会在中法中心举行。井冈山大学校长曾建平、原校长张泰城,新疆大学校长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副校长吴广明,宜宾学院校长蔡乐才,九江学院副院长吴桃娥,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院长李鸿昌;我校党委书记杨贤金、副书记姜富明,校长助理胡展飞,原常务副校长李永盛等出席,我院彭震伟书记代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出席,我校常务副校长陈以一主持座谈会。
会上,学校对援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我院获得“同济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工作十周年先进集体”称号,我院教师王桢栋获得“同济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工作十周年先进个人”称号。杨贤金、姜富明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随后,我院彭震伟书记介绍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对口援建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相关情况。
图1:我院彭震伟书记领取先进集体及个人证书
自2003年我院负责落实教育部“实施支援新疆汉语教师项目工作”,与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正式确立对口支援合作关系以来,我院在十二年间持续开展对新疆大学、井冈山大学以及宜宾学院的帮扶工作。已先后派遣28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及博士研究生赴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支教(11人为期半年的长期支教),1名教师赴井冈山大学支教(主要对口科研工作),其中包括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系主任、副系主任、院长助理等院系领导以及10名知名教授。另外,还有16名教师作为新大进修教师导师,4名教师作为井冈山大学进修教师导师,1名教师作为宜宾学院进修教师导师,19名教师对进修教师进行辅导,参与了学院的对口支援工作。我院累计69人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约占学院教师总数的35%。
图2:2003年我院第一批赴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支教的教师与新大领导合影(左一:袁烽,左二:黄一如,右三:陈宏,右二:陈泳)
截止2015年底,我院赴新疆大学支教教师已累计授课2212学时,50门课程和37场讲座;累计与30名新大教师合作教学,教授31个班级,1042名学生,几乎覆盖了新大2003年以来的所有本科生和硕士生。在这些学生中,共有7人留在新大任教,占新大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教师总数的32%。
图3:2011年,我院王珂老师带领新疆大学学生参加同济大学建造节,图为周家伦书记在吴长福院长的陪同下参观新大作品
图4:2012年,我院彭震伟教授及周俭教授赴新疆大学参加规划081中期检查汇报
自2007年以来,我院已先后接受新大12名教师来我院进修,1名教师来我院挂职,2名教师来我院读研(1人为硕士研究生,已毕业,1人为博士研究生在读,今年6月16日论文答辩),其中维吾尔族7人,哈萨克族2人,汉族5人。这些教师年龄在28-43岁之间,均为青年教学骨干,约占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整体教师比例的60%。同时还接收了4名井冈山大学,1名宜宾学院的教师进修挂职。
图5:新大买买提祖农老师在我院进修期间在导师耿慧志教授的带领下开展研究工作
我院认真接待了每一位进修教师,为每一位进修教师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并为每位老师配备了1-2位导师指导进修教师的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经统计,在过去8年,除十几位导师外,我院还有19位教师参与了新大进修教师的辅导工作,新大教师累计旁听了45门课程,146个各类讲座,参与我院教学研究活动12次,科研活动6次。
此外,我院还根据新大建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每一位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方向,和我院教师结成“一对一”对子,进行针对性的对口支援和帮扶,未来这一计划将扩大至新大教师所指导的研究生,并进一步推进联合培养师资研究生的工作。
图6:谢振宇副教授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在给新大师生做《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组合》讲座
随着2015年5月底,新疆大学建筑学科专业评估的重要活动来临,我院根据评估要求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帮扶和支援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利用远程视频系统展开教学交流工作;开展建筑学专业评估协助工作;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指导工作;合作教学和学术交流,包括接收4名新大学生参加我院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工作交流等。同时,利用2015同济讲坛的机会,在建筑学专业评估期间,安排4名教师及博士研究生赴新大展开支援工作,协助专业评估顺利进行。在5月30日最终的北京投票中,新疆大学获得专家组全票通过,建筑学专业也成为新疆自治区历史上第二个通过国家专业评估的专业。
图7:宋小冬教授、周静敏教授、王桢栋副教授和苗青博士作为我院代表支援新大建筑学科专业评估工作,图为在建筑112班(民族班)商业综合体设计评图后与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