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6年7月10日上午9点10分,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D1和D3报告厅,同时有两组同学正在用流利的英语向中外专家进行学术汇报。在七分钟紧凑的报告后,在座的专家争相发出犀利的提问,同学也不甘示弱,大方回应,真可谓“互有攻守”、精彩纷呈。这正是长达10天之久的“2016‘未来城市与建筑’国际博士生院”的尾声,也是整个博士生院学习期间最重要的环节——最终研讨成果汇报上最令人难忘的一幕。
成果汇报现场
评委Plácido González教授现场点评
从6月29日起至7月10日,为了提升博士生培养的质量、开拓博士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博士生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完善博士课程体系的建构,经由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的批准和资助,在战略合作伙伴哈佛大学、马德里理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国际一流建筑院校的协助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筹办组建了“2016‘未来城市与建筑’国际博士生院”(以下简称国际博士生院)。这一为了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而专门设立的特定教学组织形式,在国内尚属首次,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开拓性。
围绕“生态城市与建筑热力学”、“数字建筑与机器人建造”以及“博士生研究方法”三大主题,本届国际博士生院邀请了来自国内外不同领域的28位著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包括有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阿巴罗斯教授(Inaki Abalos),米兰世博会总规划师、前副市长、米兰理工大学博埃里教授(Stefano Boeri),世界范围数字化建筑方向的顶尖专家、德国斯图加特大学阿基姆·门格斯教授(Achim Menges),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前院长、著名城市学者巴尔福教授(Alan Balfour),哈佛大学博士课程负责人、著名建筑技术史学家皮孔教授(Antonie Picon),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创新结构与材料研究中心主任谢亿民教授(Mike Xie),国际著名建筑理论家瑞士欧洲研究生院教授等等。这些国际一流学术大师携手国内著名学者,如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张宇星副总规划师,著名节能技术专家同济大学谭洪卫教授,著名青年建筑批评家和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翔宁教授、建筑系系主任蔡永洁教授、景观学系系主任韩锋教授、以及近年来国内在建筑学术前沿(数字化和热力学等领域)建树卓著的清华大学徐卫国教授、同济大学袁烽教授和李麟学教授等,群星荟萃、各显神通,为73名博士研究生同学(其中15位来自国内其他8所院校,包括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香港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奉献了34场高密度、高强度、高容量的学术讲座。
阿巴罗斯教授(Inaki Abalos)授课现场
博埃里教授(Stefano Boeri)授课现场
巴尔福教授(Alan Balfour)授课现场
韩锋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同学授课
张宇星副总规划师授课现场
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副院长李翔宁教授与外校委派博士生交流见面会
此外,为了“学以致用”,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结合博士生研究方法的专门讲座和论坛,国际博士生院还利用7月6日至8日三天,将博士生学员按专业分为建筑、规划和景观三组,以如何开展博士生阶段的研究方法为主题展开研讨。博士生们被要求根据在学期间所听取的报告,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长,以三到四人为一小团队,自选某一特定的研究题目,通过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和集中小组工作,完成从研究问题、研究基础、研究方法到研究计划的一整套“研究方案”,其焦点在于锻炼和强化学员们自主“设计”研究项目、“规划”研究方向的能力。最终在7月10日,经过紧张的成果汇报和答辩,中外专家评委从合理性、可行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等多方面对汇报成果进行评价和打分,评选出5组最优研究方案,奖励了5组同学每人一套《李德华/罗小未文集》,激励这些优秀的博士生继承老一辈学人的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优秀学术品质,开拓自身的学术道路。
博埃里教授辅导同学分组讨论
周鸣浩博士、刘刊博士辅导建筑系同学分组讨论
陈晨博士辅导规划系同学分组讨论
汪洁琼博士辅导景观系同学分组讨论
学院副院长李翔宁教授主持国际博士生院结业仪式
评委老师为5组最优研究方案获得者颁奖合影
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为同学颁发结业证书
正如本届国际博士生院的执委会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所言,尽管2016年的国际博士生院取得了一个好的开头,也获得了参与学员一致的认可,但是在课程的设置、研讨环节的组织、国际学员的招募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在未来,同济大学将继续努力、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创新,有信心将“未来城市与建筑”国际博士生院建设成为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博士生培养平台。
大合照
附:5组最优研究方案获得者
建筑
04组-廖凯、罗国夫、孙嘉龙、任力之
汇报题目:基于水文的长江流域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
09组-史争光、赵玉玲、董嘉、魏书祥
汇报题目:社区小学校前空间城市设计导则研究
13组-范尔蒴、吕思训、郭旗
汇报题目:基于大数据的社区体育设施功能供需平衡研究?
规划&景观
01组-王垚、卢思岚、李敏静
汇报题目: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方法研究
08组-彭婉婷、欧雄全、邱国桥
汇报题目:基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的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