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传统及“边缘的现代性” ——王维仁教授做客研究生课程“手工艺”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16-10-20

        2016年10月18日晚,香港大学建筑系系主任王维仁教授作为特邀嘉宾,莅临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课程“建筑学前沿:(手)工艺”系列讲座,与到场的建筑界同仁及同济师生分享了关于传统以及“边缘的现代性”的主题演讲。本次讲座由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谭峥主持,在钟庭报告厅举行,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中王维仁教授从王大闳、张肇康、陈其宽三位建筑师与现代主义大师密斯的传承关系入手,通过分析他们的作品中对密斯的参照,结合建造技术与手工艺问题来谈传统及“边缘的现代性”。他先对三位建筑师的生平做了简要的介绍,这三位建筑师都是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教育后又在大中华地区进行实践的华人建筑师,是探索中国的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的先行者。随后,王老师一一介绍了三位建筑师的一些经典作品,主要有王大闳的几个自宅及公建、张肇康的一系列东海大学校园建筑及台大农业陈列馆、陈其宽的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及音乐系馆等。王老师详细分析了这些作品的建造技术及节点的工艺处理方式,如砖墙肌理、洞墙的做法、屋架结构、墙体与梁柱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并阐释了这些处理方式对中国固有形式的因借与隐喻。期间他反复提到台座、柱子、屋顶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三段式和开间关系,以及院落、廊道、墙砖在这些作品中的再现。

        最后,面对在场同学的踊跃提问,王维仁教授给予了耐心的解答,谭峥老师表示深受几位建筑师的作品感动,并鼓励在座的学生和青年建筑师,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在华学习工作的留学生,都应该去体会中国建筑的现代化道路的艰辛。王维仁教授生动的演讲及其对传统及“边缘的现代性”的独特视角,赢得了同济大学师生们的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