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地区的边缘城市化大会:新议题与实践”在同济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17-05-09

         2017年5月8-9日,“亚洲地区的边缘城市化大会:新议题与实践”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隆重举行。

参与嘉宾代表

         本次大会作为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重要学术活动之一,由同济大学、美国东西方中心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美国东西方中心承办,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学刊》、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上海市青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共同支持。

         基于亚洲众多院校和研究机构对城市化的研究与合作,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和联合国开发署、亚洲基金会等国际机构的近100位专家、学者齐聚同济大学,共同探讨和审视亚洲地区的边缘城市化进程,并对边缘城市化地区的规划和管治能力的提高提出具体的方法。大会主题聚焦以下三个问题:①什么是边缘城市化?它的特点和规模如何界定?边缘城市化的驱动力是什么?②如何认识边缘城市化的管治和管理构架及其进展?③边缘城市化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国家政策和规划如何应对边缘城市化?

         5月8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杨贵庆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EWC)科研部主任Nancy D. Lewis博士,以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分别致辞。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杨贵庆教授主持开幕式

         吴志强副校长对本次大会召开的学术价值和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代表同济大学对与会嘉宾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致辞

         Nancy D. Lewis博士向大家介绍了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EWC)的概况,及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下的边缘城市化研究进展,并期待借此次大会的召开促进亚洲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

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科研部主任Nancy D. Lewis博士致辞

         李振宇院长向大家介绍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研究团队架构及在城市化研究领域多学科联合的优势,并希望与国际组织和各国研究人员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和交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致辞

         两天的国际会议是一场学术盛宴,将包括三个主旨演讲、五个议题的分组报告和一场圆桌讨论会议。

         8日上午的主旨演讲由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卓健教授主持。美国东西方中心亚太区管治行动高级专员、主任Shabbir Cheema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赵民教授,和马来西亚Penang研究院Goh Banlee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卓健教授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美国东西方中心亚太区管治行动高级专员、主任Shabbir Cheema博士的主旨演讲题目为《边缘城市化的概念、问题与挑战》。报告阐述了边缘城市化的概念和成因,并且指出边缘城市化不是危机而是一种发展机遇,城市规划和规划师需要通过协作沟通,促进边缘城市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东西方中心亚太区管治行动高级专员、主任Shabbir Cheema博士做主旨演讲发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赵民教授的主旨演讲《中国边缘城市化现象及成因——暨上海案例研究》,向大家介绍了中国边缘城市化的背景和现象,指出需要社会价值的转变和采取更加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策略来促进精明发展和收缩。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赵民教授做主旨演讲发言

         马来西亚Penang研究院Goh Banlee教授做了题为《边缘城市化政策与新问题》的主旨演讲,介绍了马来西亚Penang Island(槟城)的George Town(乔治城)的案例。

马来西亚Penang研究院Goh Banlee教授做主旨演讲发言

         5月8日下午,会议进行了两个分组议题的学术报告会。

         议题一“边缘城市化的特征、尺度和范围”报告会由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EWC)科研部主任Nancy D. Lewis博士主持,五位嘉宾学者做了精彩学术演讲,包括:印度Vishal Narain博士的报告《转型中的迷失:印度边缘城市化过程中的视角、过程和转型》,日本明治学院大学Kaji Tomoya教授的报告《日本走向边缘城市化的社会转型和机构响应》,菲律宾大学Kristian Karlo Saguin博士的报告《菲律宾边缘城市化》,美国东西方中心Sumeet Saksena博士的报告《边缘城市化地域的图像识别》,和清华大学谭纵波教授的报告《中国现行产权制度下的边缘城市化问题——北京高丽营镇的实践案例》。

         议题二“边缘城市化地域的公共服务提供”报告会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彭仲仁教授主持,四位嘉宾学者做了精彩学术报告,包括:印度尼西亚Delik Hudalah博士的报告《印度尼西来边缘城市化土地开发与私有化:Kendal工业园区的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叶裕民、秦波教授的报告《中国边缘城市化地区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和住房研究——广州案例》,亚洲基金会Silas Everett博士的报告《柬埔寨金边边缘城市化地区固体废弃物的研究》,和中山大学刘云刚教授的报告《中国边缘城市化地区的形成:广州、中山、鄂尔多斯的案例》。

         与会的嘉宾学者就各学术报告进行了充分地交流讨论,气氛热烈。

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EWC)科研部主任Nancy D. Lewis博士主持分组议题一报告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彭仲仁教授主持分组议题二报告

问答讨论环节互动热烈

问答讨论环节互动热烈

问答讨论环节互动热烈

会议现场

       5月9日,“亚洲地区的边缘城市化大会:新议题与实践”在学院钟庭报告厅继续召开,进行了四个分组议题的学术报告会和一场圆桌讨论会。两天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胜利闭幕。

        议题三“城市战略和国际机构的角色”学术报告会由泰国朱拉隆功大学Bharat Dahiya教授主持,三位来自重要国际机构的负责人做演讲发言,分别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Joseph D’Cruz博士、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主任Chikako Takase博士、亚洲基金会Mark Koenig博士。他们向大家介绍了国际机构和组织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工作和贡献。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Bharat Dahiya教授主持分组议题三报告会

        Joseph D’Cruz博士介绍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执行的2030可持续议程发展目标及战略操作,提出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边缘城市化所面临的城乡人口流动、非正式化、公共服务、国家-区域-地方管治及金融操作等议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Joseph D’Cruz博士学术演讲

        Chikako Takase博士介绍了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报告基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审视边缘城市化问题,提出“整合区域发展规划(IRDP)”作为促进区域均衡、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

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主任Chikako Takase博士学术演讲

        Mark Koenig博士介绍了亚洲基金会近年来在亚洲地区开展的支援和培训项目及对边缘城市化地区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在中国开展的社区防灾培训项目。

亚洲基金会Mark Koenig博士学术演讲

        议题四“土地管理、规划控制和环境影响”学术报告会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朱介鸣教授主持,三位嘉宾做精彩学术演讲。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朱介鸣教授主持分组议题四报告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陈晓键教授的报告《土地管理和规划控制:西安地区的边缘城市化现象》,介绍了西安边缘地区的空间演化历程,总结了边缘城市化地区的特征和显著问题,以西-咸新区为例,阐释了土地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实践操作、规划控制手段。分析了边缘地区面临的主管部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不协调状态,提出边缘城市地区的管理需要从被动适应转向积极主动的参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陈晓键教授做学术演讲

        越南国立大学Son Thanh Tung博士的报告《越南胡志明市的边缘城市化》基于越南1990年代以来国家经济改革及城市发展政策的宏观背景,介绍了胡志明市在城市化快速发展中,边缘城市化地区出现的空间扩张、人口增长等特征,从经济转变、土地利用、农业景观、环境影响、本地居民生活等方面总结了边缘城市化地区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越南国立大学Son Thanh Tung博士学术演讲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Bhishna Bajracharya教授的报告《昆士兰东南部边缘城市化规划的区域增长管理》,介绍了昆士兰东南部及布里斯班周边区域的边缘城市化特征、驱动因素、不同层级政府的管理和管治结构、及国家区域规划对这些地区的管控和影响。最后指出,在边缘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管控上,水平及垂直层面的国家-区域规划协调是十分重要的。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Bhishna Bajracharya教授学术演讲

        议题五“管治与管理的结构和过程”学术报告会由美国南加州大学Tridib Banerjee教授主持,五位嘉宾学者做精彩学术演讲。

美国南加州大学Tridib Banerjee教授主持议题五报告会

        韩国釜山大学Inhee Lee教授的报告《甘川(Gamcheon)文化村的经验——韩国釜山一个边缘城市化村落的案例》,介绍了位于釜山边缘城市化地区的村落——甘川文化村通过公共艺术项目和环境改善项目实现自我复兴的成功案例,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绅士化、旅游化及当地居民生活“博物馆化”的问题。

韩国釜山大学Inhee Lee教授学术演讲

        孟加拉国达卡大学Salahuddin M. Aminuzzaman教授的报告《孟加拉国边缘城市化及管治问题》以首都达卡为例,介绍了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开放驱动下达卡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分析了治理和政策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和挑战。提出理解边缘城市化的进程和问题不仅需要规划视角,更需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

孟加拉国达卡大学Salahuddin M. Aminuzzaman教授学术演讲

        泰国Vilas Nitivattananon博士的报告《泰国的边缘城市化》介绍了曼谷都市区边缘城市化的土地扩张和人口增长,通过都市区北部区域暴雨管理项目和市政垃圾管理项目两个案例说明边缘城市化产生的影响,提出改善区域综合管理、加强地方性实践和适应性、创新地方治理的建议。

泰国Vilas Nitivattananon博士学术演讲

        亚洲基金会的Philippe Long博士的报告《蒙古乌兰巴托边缘城市化和中心-腹地发展中的管治、公众参与和挑战》介绍了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市出现的大规模边缘城市化现象和面临的经济、基础设施、自然灾害、环境影响等挑战,及亚洲基金会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治理能力建设的有关项目。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的报告《上海2040空间战略展望》回顾了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上海面临的提升城市竞争力、控制城市蔓延、高密度人居环境等发展转型的挑战,提出了2040空间发展战略的展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学术演讲

互动讨论

        圆桌讨论会议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主持。美国东西方中心亚太区管治行动高级专员、主任Shabbir Cheema博士,同济大学赵民教授,马来西亚理工大学Goh Ban Lee教授,泰国朱拉隆功大学Bharat Dahiya教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Joseph D’Cruz博士,印度尼西亚的DelikHudalah先生和亚洲基金会的Mark Koenig博士参与讨论。各位学者回顾了两天会议的学术交流成果,进一步探讨了亚洲边缘城市化的概念、问题、挑战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行动。场下的各位嘉宾学者也积极参与讨论、充分交换意见,现场气氛热烈。

同济大学教授主持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讨论

圆桌会议讨论

        最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耿慧志教授主持本次大会的闭幕式。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科研部主任Nancy D. Lewis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致辞。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耿慧志教授主持闭幕式

        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科研部主任Nancy D. Lewis博士对大会圆满闭幕表示祝贺,感谢同济大学对本次大会召开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

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科研部主任Nancy D. Lewis博士致闭幕辞

        彭震伟教授对所有到会嘉宾、学者表示感谢,祝贺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提出在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背景,希望搭建国际研究和交流平台,与更多国际机构和研究人员加强合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致闭幕辞

大会工作人员和学生志愿者

 

 

文字报道:孙莹

摄影图片:赵贵林、李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