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7年11月18日至20日,我国城乡规划领域影响力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东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规划设计单位、高校和政府规划部门的专家学者、规划工作者围绕“持续发展、理性规划”深入交流了我国城乡规划热点问题、发展前沿、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
在开幕式上,大会为获得第五届“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竞赛优胜奖、第9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奖、第三届中国城市规划年青年科技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特别组织奖等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颁奖。其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得2017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优秀组织奖,学院黄建中老师获得“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称号,唐伟成、李峰清、游猎、何兆阳、孙莹等五位同学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奖的全部8个二、三等奖(一等奖空缺)中摘得5席,另有陈博文、王启轩同学获得佳作奖。
本次年会还对遴选出的《城市规划》杂志“40年40篇论文”影响中国城乡规划进程优秀论文进行了颁奖。这40篇论文以每10年为一个时段,着重原创性学术成果,不仅对我国城乡规划学术思想形成、城乡规划学科建设具有重要贡献或重大影响,也对我国城乡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出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有9篇论文入选,包括(按公布顺序):
周俭:现代城市设计的环境与空间策略
吴志强,唐子来:论城市规划法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演进
孙施文:有关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研究
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
田莉: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分析视角
沈清基,吴裴琼: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研究
赵民,乐芸:论《城乡规划法》“控权”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从“技术参考文件”到“法定羁束依据”的嬗变
孙施文:《周礼》中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
赵民,陈晨:我国城镇化的现实情景、理论诠释及政策思考
在年会首日的全体大会上,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主持了下午的大会学术报告。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做了题为“规划新时代与生态理性内核”的主题报告,对规划理性进行了辨析,提出整体理性和有限理性,多元理性和单一理性,并介绍了复杂科学与大智移云技术的导入。同时,他还总结了生态理性内核支撑新时代规划。其中,灵魂为生态理性智慧,动力为当今世界城市问题,支撑为复杂科学技术。他指出“新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在工作中酝酿产生,正在取代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方法中的问题,以适应改革形式的要求,使得城市规划工作向更深入更严谨更切合实际的方向发展”。
除第一次全体大会外,本次年会还举行了23场专题会议,26场学术对话,8场青年专场和1场主题对话,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有8位教师主持了10场次学术活动。其中,学会常务理事、学院孙施文教授主持了“持续发展、理性规划”主题对话;学会常务理事、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主持了“小城镇特色化发展”专题会议(专题会议二)、“面向未来的城乡规划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对话(学术对话四),以及“特色小镇走向何方”学术对话(学术对话九);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院副研究员黄建中主持了“第9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奖获奖论文讲评”专题会议(专题会议四);学会理事、学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主持了“城乡共荣,振兴乡村”专题会议(专题会议七);城市规划系陈晨老师主持了“乡村发展与规划探索”专题会议(专题会议十四);学会理事、学院教授王伟强主持了“谁的场所,谁的精神”学术对话(学术对话七);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教授于一凡主持了“老有所居”学术对话(学术对话十八);学院教授王兰主持了健康城市规划的尺度与效应(学术对话二十二)。此外,吴志强教授等7位师生分别在各分论坛中做主题报告,包括:
吴志强——人工智能的城市规划
赵哲——与工程设计融合的滨水地区规划设计方法探索——以株洲龙母河地区为例
白鸽——基于网络城市理念的苏锡常都市圈联系格局研究
刘潇——交互媒体时代的乡村规划探究——以湖南省铺坳村规划实践为例
陈博文——企业组织视角下的场空间与流空间关系初探——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严雅琦——基于人口视角的区域空间结构及演化演讲——以广东省为例
韩会东——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从土地财政到公共财政
此外,学院11位教师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10场次学术对话。其中,学会常务理事、学院教授唐子来参与了面向未来的城乡规划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对话(学术对话四)以及“特大城市地区如何引领实现百年目标”学术对话(学术对话十七);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院副研究员黄建中参与了“品质空间与城市创新”学术对话(学术对话五);学会历史与理论学术委会副主任委员、学院教授张松参与了“谁的场所,谁的精神”学术对话(学术对话七);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学院副教授张立参与了“城乡特色与规划危机”学术对话(学术对话十一);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学会理事、学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参与了“特大城市单元规划编制探索学术对话”(学术对话十三);学院副教授田宝江参与了“第四代城市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学术对话(学术对话十六);学会工程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教授戴慎志参与了“城市如何韧性”学术对话(学术对话十九);学院副教授谢俊民参与了“应对气候问题的规划行动学术对话”(学术对话二十);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学会理事、学院教授王伟强参与了“健康城市规划的尺度与效应”学术对话(学术对话二十二)。
撰稿:胡晓婧
摄影:顾鲁燕
编辑:肖夏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