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乡间的时空印迹——阴佳作品展”暨“连接-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元视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际教学实验展”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圆满开幕
发布时间:2017-11-21

 

开幕式嘉宾合影

       2017年11月19日,主题为“画境之外—城市与乡间的时空印迹”阴佳个人作品展与“连接—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元视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际教学实验展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成功举办了双展览开幕典礼。

       本次联合展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为指导单位,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主办。展览由两部分组成,展馆的二楼为我院阴佳教授的作品展,三楼为我院张建龙教授策划,于幸泽、阴佳、周鸣浩三位老师共同指导的国际教学实验展。共同为公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此双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26日。  

李翔宁教授主持

       展览当天邀请到了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富明、同济大学校办主任倪颖、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集团总裁张桦、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席总建筑师汪孝安、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馆长杭燕、瑞士伯尔尼大学艺术史学院前院长诺贝托·格哈玛西尼、瑞士伯尔尼大学艺术学院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乌尔里希·劳柯等中外嘉宾与学者一同参与开幕式的启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等学院老师、校友也参与了此次展览。学院副院长、同时身兼阴佳作品展的策展人之一的李翔宁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人。  

杭燕馆长致辞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馆长杭燕女士首先发表了开幕致辞,她表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作为国内城市规划行业首屈一指的领军者,不仅有着严谨治学的专业形象,同时也保持着惊人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历年来双方砥砺并进,合作了多届联展,培育了城市文化爱好者、塑造了城市文化展示品牌,共同探索出了一条“馆校联动、资源共享”的战略合作之路,其成果也深受广大市民喜爱,收获了良好的社会美誉和反响。

李振宇院长致辞

       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通过四组词语表达了对此次双展主题与理念的看法。首先是“城与乡”,即城乡互动;第二组词是“师与生”,即教学相长;第三组词是“中与外”,李振宇院长表示同济大学与国际知名院校的合作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最后一组词是“建筑与文化”,即两者的交融成就了诸多硕果。  

张建龙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言

       张建龙教授向公众阐述了阴佳教授近40年来对于美术教学以及个人创作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指出同济大学本次教学实验展中的作品均来自本科生及研究生在不同课程的创作与海外艺术实践,反映了学生在国际教学背景中对城市公共空间与生活的感知,对历史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态度。  

杭燕馆长、李振宇院长向国际教学实验展的优秀学生颁发证书并合影

       席间,杭燕馆长与李振宇院长共同为同济大学国际实验展的优秀学生颁发证书并进行了合影。  

阴佳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言

       阴佳教授表达了他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导师、同事、校友、学生以及家人等给予的支持,并对现场嘉宾进行致谢。

倪颖主任向阴佳教授、赵巍岩副教授颁发作品捐赠证书

杭燕馆长向阴佳教授颁发作品捐赠证书

姜富明副书记在开幕式上发言

       最后,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富明表示此次双展对提高城市文化艺术修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阴佳教授为教学实践作出的贡献表示了敬意,并宣布展览圆满开幕!  

开幕式结束后,嘉宾们参观《画境之外——城市与乡间的时空印迹》

       《画境之外——城市与乡间的时空印迹》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阴佳教授集四十年来笔耕不辍的个人作品展。展览划分为 “时空•回眸;艺术•对话;印迹•刻痕”三个不同的板块,通过多样的创作素材和方式:水粉、油画、速写、版画、壁画、装置等描绘了城市与乡间独特的文化个性和生活状态。阴佳教授用画笔记载了这几十年来的城乡建设和文化发展,留给我们之后可能都不会再看到的珍贵回忆。

开幕式结束后,嘉宾们参观《连接——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元视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际教学实验展

       《连接—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元视角》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实践作品,主要呈现了四个部分,其中包括本科生艺术造型实践课程《水岸·观城——威尼斯城市空间之旅》写生作品及衍生创作、本科生当代艺术课程《当代装置艺术工作坊》装置作品、《当代影像艺术实践与解析》影像作品,和研究生建筑设计课程《中意澳国际联合设计工作坊-上海历史街巷空间模度研究》装置作品。该展览从不同视角呈现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对城市历史街巷保护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中的艺术创作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建筑学学生独立思想和批判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供稿:巫蕊

编辑:陈路平